登入選單
瀏覽
書名
ISBN
索書號
其他書名
權限設定
語言
部門
位置
文獻類型
課程範圍
適合
 至
是否有電子資源?
電子資源關鍵字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總數: 8
中國當代文學
作者樊星
分類號C4.5.1 027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主題
漢語音韻研究教程
作者劉曉南
分類號C2.3.1 003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主題
註釋
劉曉南的《漢語音韻研究教程》這本漢語音韻研究共分三編︰音韻與音韻學,切韻音系和漢語語音史研究簡介。具體涉及音韻學的起源、發展、基礎理論、術語體系、切韻的聲母系統、聲調系統、上古音研究、中古音研究、近代音研究、古近音變趨勢等。適合作漢語言的有關專業的大學教材。

第一編 音韻與音韻學  

第一章 音韻學的起源及其發展   

第一節 漢語音節的分析   
第二節 韻部與反切   
第三節 音韻學分支學科  

第二章 音韻學的基礎理論與術語體系   

第一節 韻的分析   
第二節 聲的分析   
第三節 調的分析

第二編 切韻音系  

第一章 研究方法及相關問題   

第一節 音類的研究:系聯法   
第二節 音值的研究:歷史比較與漢梵對音  

第二章 切韻的聲母系統   

第一節 音類研究   
第二節 《切韻》聲母的特點及其在韻圖上的分佈(聲韻拼合關係)   
第三節 音值構擬  

第三章 切韻的韻母與聲調系統   

第一節 確立韻母的原則   
第二節 韻母的稱呼及其在韻圖上的表現   
第三節 介音、韻尾及四等韻主母音的構擬   
第四節 分攝構擬   
第五節 《切韻》的韻在韻圖上的分佈及其拼合特徵   
第六節 《切韻》的聲調

第三編 漢語語音史研究簡介  

第一章 上古音研究   

第一節 材料與方法   
第二節 上古韻部系統   
第三節 上古聲母系統   
第四節 上古聲調系統的假說   
第五節 古音構擬  

第二章 中古音研究   

第一節 中古音代表音系   
第二節 中古通語的其他研究  

第三章 近代音研究   

第一節 近代通語代表音系   
第二節 近代語音其他研究  

第四章 古今音變大勢   

第一節 從上古到中古音變大勢   
第二節 從中古到近代音變大勢   
第三節 從近代到現代的音變大勢

主要參考文獻
語言學常識十五講
作者沈陽
分類號C2.1.1 037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主題
註釋
本書是列入「大學素質教育通識課系列教材(名家講座書系)」第一批選目的著作,本書大多採用學術講座的風格,有意保留講課的口氣和生動的文風,比較親切、有趣。其主要要求是在較少篇幅內講清楚某一學科領域的通識,內容遍及語言、文字、語法、詞彙等各方面,主要適合高等學校為本科生,特別是非中文系和非語言學系的大學生,開設通識課程使用。也適合會語言文字有興趣的社會讀者自學和閱讀。同時,本書也可以作為大學語言學專業學生的專業入門讀物和基礎知識手冊。

前言

第一講 人類獨有的特性——語言
第二講 研究語言的科學——語言學
第三講 語言的物質載體——語音
第四講 語言的書寫符號——文字
第五講 語言的建築材料——語彙
第六講 語言的結構規則——語法
第七講 語言的表達內容——語義
第八講 語言的運用特點——語用
第九講 語言的發展和變化
第十講 語言的規劃和規範
第十一講 語言的獲得和學習
第十二講 語言與思維活動
第十三講 語言與文學創作
第十四講 語言與民族文化
第十五講 語言與科學技術

主要參考文獻
漢語雙音複合詞屬性研究
作者朱志平
分類號C2.3.3 060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主題
註釋
《漢語雙音複合詞屬性研究》是作者的博士論文和她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專案基礎上,經過較大幅度的修改完成的成果。這部書她前後工作了5年,如果從她開始思考這個問題算起,恐怕要有6年多的時間了。準備攻讀博士學位之前,朱志平曾有很長一段時間和我一起探討傳統的漢語研究與對外漢語教學有些什麼關係,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取得了共識,她的博士論文題目也就有了一個大概的範圍。後來她申報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專案,又經過了進一步的思考。《漢語雙音複合詞屬性研究》採用中國傳統語言形音義結合的原理,同時也從漢語的實際出發,吸收了國外語議學、應用語言學、認知語言學方面的理論方法,並且利用電腦資料庫來貯存和編織屬性關係。在方法上,既運用了多元屬性的測查;屬性的設置比較合理,資料庫的生成也用力頗勤,在研究手段上也有所創新。


第1章 緒論
1.1 雙音詞屬性研究的意義
1.2 雙音詞的研究基礎
1.3 雙音詞的屬性及其與語言教學的關係
1.4 雙音詞屬性的研究方法

第2章 與雙音詞教學有關的漢語辭彙語義學研究
2.1 引申理論與語素的多義性
2.2 雙音詞語義和語素的關係及語素結合的理據
2.3 同語素單音詞與雙音詞以及雙音詞之間的辨析
2.4 常用雙音詞屬性參數的確立

第3章 常用雙音詞屬性的測查
3.1 常用雙音詞的語義屬性測查
3.2 與雙音詞語義屬性相關的語音屬性測查
3.3 與雙音詞語義屬性相關的語法屬性測查
3.4 與雙音詞語義屬性相關的語用屬性測查
3.5 屬性參數關係綜論

第4章 第二語言學習者漢語雙音詞使用偏誤的分析
4.1 第二語言習得的研究方法
4.2 雙音詞偏誤分析的基本原則
4.3 第二語言學習者雙音詞使用偏誤情況的調查與分類
4.4 第二語言學習者雙音詞使用偏誤的分析
4.5 偏誤分析總結

第5章 常用雙音詞的難易梯度
5.1 與雙音詞難易梯度相關的變數
5.2 雙音詞難易梯度的量化
5.3 屬性庫雙音詞的難度值計算與分級
5.4 屬性庫框架設計

第6章 漢語第二語言雙音詞教學的策略
6.1 屬性參數在教學中的綜合利用
6.2 辭彙教學與漢字教學的銜接
6.3 單音詞與雙音詞在教學中分合的原則
6.4 雙音詞文化內涵在教學中的處理方案
6.5 雙音詞的教學順序和教學重點的確定
餘論
參考文獻
附錄
(一)《對外漢語教學使用的現代漢語雙音詞屬性庫》參數關係圖
(二)《屬性庫雙音詞難度值計算表》樣表
(三)雙音詞偏誤調查分類樣表
(四)常用雙音詞HSK等級與語義難度對照表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