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選單
瀏覽
書名
ISBN
索書號
其他書名
權限設定
語言
部門
位置
文獻類型
課程範圍
適合
 至
是否有電子資源?
電子資源關鍵字
出版社 : 山東文藝出版社總數: 11
中青年作家談創作 下
作者李犁耘 吴懷斌
分類號C4.5.1 109
出版社山東文藝出版社
出版年1984
神話與民族精神
作者謝選駿
分類號C4.2.8 009
出版社山東文藝出版社
出版年1986
中青年作家談創作 上
作者李犁耘 吴懷斌
分類號C4.5.1 108
出版社山東文藝出版社
出版年1984
詩化哲學
作者劉小楓
分類號C4.7.1 097
出版社山東文藝出版社
出版年1986
只贏不輸的勸告
作者多湖 輝
分類號SW1.5 020
出版社山東文藝出版社
出版年1991
訓詁學 上
作者楊端志
分類號C2.3.3 144
出版社山東文藝出版社
訓詁學下
作者楊端志
分類號C2.3.3 145
出版社山東文藝出版社
出版年1986
古代漢語貌詞通釋
作者葉明
分類號R1.2 046
出版社山東文藝出版社
出版年1993
禪宗修辭研究
作者疏志強
分類號C2.3.5 152
出版社山東文藝出版社
主題
註釋
禪宗修辭研究》通過汲取和運用心理學、邏輯學、思維科學、認知科學、接受美學等相關學科的理論成果,來發掘禪宗修辭表達與接受(理解)雙向互動的語言心理機制,對這些奇特的禪宗修辭現象予以全面的文化闡釋和觀照,從而多視角地透視我國古代禪宗的特殊的修辭現象背後所隱藏的種種鮮為人知的思維、心理乃至審美的奧秘,並以此為契機上升到一個語言哲學的理論高度,為正在興起和蓬勃發展的文化修辭學和修辭文化學作出一定的理論總結和深入研究的鋪墊。本書既可作為大學中文系現代漢語課程的文字學教材,也適合函授及社會各層次的自學自修需要。


引論


第一章 禪宗的修辭觀

第一節 禪宗修辭觀概述
第二節 禪宗修辭觀的理據


第二章 禪宗修辭的原則

第一節 中心原則:利於開悟
第二節 次原則之一:崇尚簡潔
第三節 次原則之二:涵蘊機趣
第四節 次原則之三:適應語境


第三章 禪宗修辭特點

第一節 禪宗修辭的模糊性
第二節 禪宗修辭的非邏輯性


第四章 禪宗修辭方式(上)

第一節 禪宗修辭中的辭格運用
第二節 禪宗修辭中的問答方式


第五章 禪宗修辭方式(下)

第一節 禪宗修辭的非言語形式
第二節 禪宗修辭中的其他形式


第六章 禪宗修辭的理解

第一節 超越世俗語義
第二節 超越世俗語境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六祖壇經》修辭簡析
後記
模糊修辭論
作者韓慶玲
分類號C2.3.5 133
出版社山東文藝出版社
主題
註釋
語言學的一門學科。研究提高語言表達效果的規律,即如何依據題旨情境。運用名種語文材料、各種表現手法,來恰當地表達思想和感情,揭示修辭現象的條理、修 辭觀念的系統,指導人們運用和創造各種修辭方法憐恰當地表現所要傳達的內容。模糊現象的存在反映了事物兩極對立的不充分性,揭示了不同類別範疇事物之間 “彼化有別”與“彼化滲透”的對立統一。
作者在書中詳細闡釋模糊修辭的含義、特點、分類、語體分佈等範疇,並對模糊修辭的研究作一簡單的綜述。適合研究模糊修辭的人士。


緒論

第一章 模糊修辭的含義與特點

第二章 模糊修辭的分類(上)

第三章 模糊修辭的分類(下)

第四章 模糊修辭生成的心理機制

第五章 模糊修辭的審美動因

第六章 模糊修辭的語體分佈

第七章 模糊修辭比較研究

第八章 模糊修辭的接受研究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

模糊修辭學研究綜述

模糊理論與現代修辭學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