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選單
返回資源
桐城派與明清學術文化
文獻類型Book
分類號C4.3.5 011
出版安徽大學出版社, 2008
主題語文與文學
題目明清
叢書安徽大學文學研究叢書
ISBN9787811103830

註釋

全國第三屆桐城派學術研討會暨安徽省桐城派研究會第二屆年會,是近年來桐城派研究中一次成果豐贍的學術盛會。本次會議的中心議題是桐城派與明清學術文化,參加會議的有來自中國社科院和全國十多個省市的專家學者共70餘人,會議收到與會代表提交的學術論文50餘篇,我們從這些作品中遴選出43篇匯輯成冊以饗讀者。本書既可作為大學中文系現代漢語課程的文字學教材,也適合函授及社會各層次的自學自修需要。


在“桐城派與明清學術文化研討會”開幕式上的致詞
在“桐城派與明清學術文化研討會”閉幕式上的致詞 za
桐城派總論
桐城派與“文章的清朝”在桐城派研討會上的講話
近三百年文化嬗變中的桐城學術精神以劣苞、曾國藩、嚴複為中心
桐城派形成原因六說
清代帝王訓誥與文統理念桐城派開宗傳衍背景的一個考察
從清代前期學術流變看桐城派與“漢學”關係“桐城派與漢宋學之爭”劄記之二
探析清廷學術宗尚對桐城派文論及其選本實踐的影
清代文章的研究現狀及前景展望.
論明清散文
古文與駢文:在“桐城謬種,選學妖孽”之後從《光明日報》“百城賦”說起
作家作品論
“《南山集》案”新考
戴名世:桐城派開山鼻祖
戴名世人物傳論研究
論“桐城三祖”的作文之“法”
試論方苞散文中的“義”與“法”
方苞《春秋》學二題
帶著鐐銬的舞者心跡論方苞的遊記創作
論姚鼐鮮為人知的一面民主性和進步性
體兼唐宋,氣合剛柔淺議姚鼐的詩及詩論
姚鼐詩法思想管窺
姚鼐散文藝術論新解“以詩為文”論桐城派
姚鼐山水詩初探
從《桐城麻溪姚氏宗譜》看姚鼐
方東樹以“氣”論詩
以“氣”論詩與方東樹的詩學思想
梅曾亮“民慵”思想述論
空文垂世政難憑梅曾亮“因時”文論的提出背景及意義再論
學融漢宋篤於倫理踐其實劉開學術思想初探
論劉開的詩學思想
盛世名臣方觀承的惠政與教化
論曾國藩的古文理論
張裕釗與清季文壇
張裕釗的講學生涯及教育思想探析
吳汝綸思想特質探析
方宗誠方志思想初探
桐城派理論的發展和最後總結論姚永朴的《文學研究法》
明末清初桐城才女方維儀的身世與思想
古籍文獻認
試論桐城派文獻目錄的整理編纂
彌足珍貴的教育史料關於桐城學堂的《辦學公文稿》
錢澄之與《錢澄之全集》的編纂
《余氏宗譜》中所見桐城派名家佚文
《古文辭類纂》圈點系統初探

CS00202 貝京 商務印書館 P. 284

《歸有光研究》是關於研究“歸有光”的專著,書中具體包括了:明末清初人評歸有光、唐宋派命名的歷史回顧、歸有光《史記》評點體例、歸評之價值及歸文與《史記》之關係辨析、歸有光反七子之文學觀念分析、歸有光文學觀研究等內容。本書既可作為大學中文系現代漢語課程的文字學教材,也適合函授及社會各層次的自學自修需要。


緒論
第一章 明清人對歸有光的評價述論
第一節 明人評歸有光
第二節 明末清初人評歸有光
第三節 桐城派論歸有光
第四節 其他各家論歸有光

第二章 歸有光與唐宋派關係辨析
第一節 唐宋派命名的歷史回顧
第二節 唐宋派命名的缺失
第三節 王、唐、茅、歸交往研究
第四節 王、唐、茅、歸文學觀念比較
第五節 唐宋派成員的問題
第六節 唐順之的本色論

第三章 歸有光事關天屬類散文研究
第一節 前人研究述論
第二節 歸有光之獨創性
第三節 《項脊軒志》細讀

第四章 歸有光經解文研究
第一節 “不傍宋入門戶”
第二節 論《易》之文
第三節 論《書》之文

第五章 歸有光與《史記》
第一節 歸有光《史記》評點體例
第二節 歸有光《史記》圈點分析
第三節 歸有光《史記》評語分析
第四節 歸評之價值及歸文與《史記》之關係辨析

第六章 歸有光文學觀研究
第一節 文者,道之所形也
第二節 為文必在養氣
第三節 文章不足關世教,雖工無益也
第四節 文以變為工,其於道奈何哉
第五節 文章修辭論
第六節 歸有光反七子之文學觀念分析

第七章 歸有光倫理價值觀研究
第一節 倫理本原一“情之所在,即禮也”的真正內涵
第二節 倫理觀念——遵循正統,尤重三綱
第三節 倫理規則——具體運用中的為我所用
第四節 倫理行為——堅決維護禮法,相信並宣揚天人感應
主要參考文獻
No.
複本條碼
部門
位置
索書號
狀態
到期日
1
CR00097
TKO Learning Resources Centre
TKO
C4.3.5 011
可出借
--
共1條紀錄 , 當前 1 / 1 頁:個上一頁下一頁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