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選單
瀏覽
書名
ISBN
索書號
其他書名
權限設定
語言
部門
位置
文獻類型
課程範圍
適合
 至
是否有電子資源?
電子資源關鍵字
作者 : 李家樹總數: 8
傳統以外的詩經學
作者李家樹
分類號C5.6.1 016
出版社香港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1994
語文研究和語文教學
作者李家樹
分類號C2.9.1 048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出版年1991
詩經的歷史公案
作者李家樹
分類號C5.6.2 024
出版社大安出版社
出版年1990
國風毛序朱傳異同考析
作者李家樹
分類號C5.6.2 004
出版社學津出版社
出版年1979
漢語綜述
作者李家樹、陳遠止、謝耀基
分類號C2.2.1 033
出版社香港大學出版社
主題
註釋
本書以“綜述”為名,主要探討現代漢語語音、詞匯、語法三個要素的特性,並涉及文化和運用兩個範疇,取向與其他語文參考書不同。語言和文化有緊密聯繫,漢語的特性根本就是漢文化現象,本書對此有比較深刻的交代。由於社會和教育環境的影響,學生無論說話、寫文章都不免受英語和粵語的干擾;面對這種情況,教學上不妨以簡御繁,引導學生全面去掌握漢語的特性,並且針對這些特性把中文說好、寫好。漢字是方塊意音文字,有本身形體結構的特點,與漢語的關係非常密切,本書在綜述漢語的基礎知識以後,也加插了“文字”部份的討論。 本書適合學生使用。

一 緒論
二 語音
三 詞彙
四 語法
五 文字
六 結語

後記
語文研究和語文教學增訂本
作者李家樹
分類號C2.9.1 043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主題
註釋
本書由李家樹所寫的幾十篇論文中選輯二十多篇,加以修訂,加上新資料而成。本書內容大致可分為兩類,一為屬於漢語研究範圍的,其中又以討論詞彙、語法的為主,也有涉及語音、文字的。第二類內容比較廣泛,主要討論的除了一般語文教學的問題外,還包括語文學習和語文寫作各種問題。

自序
增訂本說明

●單音節詞和雙音節詞在口語和書面語上得表現
●爲什麽會用詞不當——談談概念和語詞之間的關係
●漢語詞性不可隨意混同
●從詞義的引申和發展規律談到古今詞義的演變
●秦始皇焚書坑儒的「儒」字——詞義演變一例
●從「鴛鴦」一詞談到聯綿字的構造
●以運用方言土語時是否符合詞義衍生方式作為民族共同語吸收方言詞的標準
●歐化成份和漢語規範化問題
●被動語態的結構和應用問題
●代詞應用方法簡述
●「剿」字的異體「勦」字
●辨識漢字字音的難度
●現代漢語教學的幾個問題
●語法、修辭、邏輯三者之間的界說
●邏輯規律在語文運用上的重要性
●語文教學拾零
●講詞法時要處處顧到句法
●關於應用文教學的一些經驗
●從漢語的特性談到怎樣把中文寫好
●語法規律與個人風格
●推薦黃六平先生著的《漢語文言語法綱要》
●為現代漢語教學揭示新路向——簡評張靜主編《新編現代漢語》
●中文教學的傳承與創新
●漢語的天秤如何擺放
漢語語法專題研究
作者邵敬敏、任芝锳、李家樹、稅昌錫、吳立紅
分類號C2.3.4 151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主題
註釋
本書簡述漢語語法研究的歷史,現代漢語語法特點,漢語語法研究的成績:重點介紹漢語語法的研究方法,並指出漢語語法研究的存在問題,預測漢語語法研究的發展的趨勢,為今後的研一究提供新的思路。本書適合對漢語語法研究有興趣的學者和學生閱讀。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漢語語法學簡史
第二節 現代漢語語法特點
第三節 漢語語法研究的成績
第四節 存在的問題以及發展的趨勢


第二章 語素研究

第一節 語素名稱的演變
第二節 語素的分類
第三節 確定語素的原則和方法
第四節 有關語素研究的若干問題


第三章 構詞法研究

第一節 詞的確定
第二節 構詞類型
第三節 構詞法與造詞法
第四節 構詞法和構形法
第五節 構詞法和構形法研究的特點


第四章 詞類研究

第一節 詞類劃分的標準
第二節 呂叔湘、朱德熙的詞類學說
第三節 漢語詞類研究的新嘗試
第四節 詞類研究中的若干問題


第五章 短語研究

第一節 短語、片語、結構
第二節 短語研究簡史
第三節 短語在語法研究中的地位與作用
第四節 短語的類型
第五節 短語和句子的區別
第六節 短語結構與層次分析法
第七節 向心結構理論的探討
第八節 短語研究的新動向


第六章 句型研究

第一節 句型研究的物件
第二節 漢語句型研究簡史
第三節 新時期漢語句型的研究
第四節 句型研究中的理論問題


第七章 句類研究

第一節 句類研究歷史簡況
第二節 疑問句分類的研究
第三節 疑問語氣詞的研究
第四節 疑問點與答問的研究
第五節 疑問程度的研究
第六節 疑問句的功能研究
第七節 疑問句內部類型的研究
第八節 祈使句研究
第九節 感歎句研究


第八章 句式研究


第一節 “把”字句研究
第二節 被字句研究
第三節 存現句研究
第四節 主謂謂語句


第九章 複句研究


第一節 複句研究簡史
第二節 單複句的區分
第三節 關聯詞語
第四節 複句的類別
第五節 緊縮句
第六節 多重複句的分析
第七節 複句研究的新思路


第十章 歧義研究

第一節 歧義的類型
第二節 歧義分化的方法
第三節 消除歧義的手段
第四節 有關歧義研究的若干問題


第十一章 語義角色研究

第一節 語義角色研究概況
第二節 語義角色的理論探討
第三節 語義角色的關係類型
第四節 語義角色研究的幾個熱點問題
第五節 漢語形容詞和名詞的語義角色研究
第六節 語義角色研究的意義


第十二章 語義指向研究

第一節 語義指向研究的歷史
第二節 語義指向的定義和性質
第三節 語義配項與語義指向
第四節 語義聯項與語義指向
第五節 語義指向的結構模式
第六節 關於語義指向研究的若干問題


第十三章 語義特徵研究

第一節 語義特徵研究的歷史
第二節 義素分析法與語義特徵分析法
第三節 語義特徵的分類
第四節 語義特徵的提取
第五節 如何運用語義特徵分析法
第六節 語義特徵分析的作用


第十四章 認知解釋研究

第一節 漢語認知語法研究概況
第二節 認知語法的基本原則
第三節 認知語法的解釋力
第四節 認知語法研究的發展方向


附錄:漢語語法研究重要參考書目
第一版後記
增訂本後記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