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選單
瀏覽
書名
ISBN
索書號
其他書名
權限設定
語言
部門
位置
文獻類型
課程範圍
適合
 至
是否有電子資源?
電子資源關鍵字
出版社 : 南京大學出版社總數: 24
史學論文寫作
作者宋冬霞
分類號AH2.2 008
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2015
現代寫作學原理
作者王繼志
分類號C1.5.1 027
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1992
魏晉南北朝歷史語法
作者劉士鎮
分類號C2.3.4 261
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1992
墨子評傳
作者邢兆良
分類號C5.8.3 022
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1993
漢語疊音詞詞典
作者張拱貴,王聚元
分類號R1.2 051
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1997
中國社會語言學
作者郭熙
分類號C2.1.2 004
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1999
大陸和台灣詞語差別詞典
作者邱質樸
分類號R1.2 043
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1990
大學英文寫作(第三冊)
作者丁言仁
分類號E1.2.1 049
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
主題
註釋
《大學英文寫作(第3冊)》的編寫遵循部頒高等學校英語專業教學大綱的精神,努力滿足英語專業本科階段不同年級寫作教學上的需要,旨在説明學生在畢業時能夠用英語寫出高品質的畢業論文。我們希望,寫作教學在訓練學生的英語書面表達能力的同時,培養和提高學生獨立從事科研工作所需要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國家經濟建設和教育發展輸送高品質、高水準的英語人材。
漢字特殊功能與教學創新
作者陳樹民
分類號C2.3.2 131
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
主題
註釋
《漢字特殊功能與教學創新》內容簡介:回寧不久,他就在南京、泰州、連雲港等地區組織隊伍,確立課題,開展實驗。第二年,教育部部長基金的教科研課題“科學教育一開發兒童少年潛能”正式立項,在江蘇省教委副主任周德藩的親切關心下,樹民同志設計並主持的這一課題被批准為“科學教育”總課題中的第一個子課題,命名為“科學認讀”。近年來,“科學認讀”又被中國教育學會確定為“十一五”重點課題。在周德藩會長的領導下,課題實驗健康迅速地發展,從起步迄今已歷時十年。本書適合語言文學、社會學、語言哲學等相關專業領域研究人員和大學生、研究生閱讀。

漢字文明智慧之光(代前言)
發揮漢字優勢,開發學生潛能(代序)

上編 漢字“特殊功能”新視界

第一章 漢字的全腦功能

一、人腦潛能及其“發展方式”
二、漢字是“複腦文字”
三、漢字教學與開發大腦

第二章 漢字的觀察功能

一、漢字,先入觀察智慧的結晶
二、漢字,特殊的視覺文字
三、學生識字,從觀察字形開始
四、發揮漢字的“模型”作用

第三章 漢字的聯想功能

一、漢字特有的“聯想功能”
二、創新教學方式,發揮“聯想功能”

第四章 漢字的審美功能

一、文字與繪畫的親緣關係
二、漢字的書寫與漢字的書法
三、引導學生在書寫中體會漢字優美
四、組織興趣小組活動,發展學生書法愛好

第五章 漢字的遊戲功能

一、漢字成為文字遊戲,中國人的驕傲
二、識字遊戲,漢字教學特有的奇葩
三、充分認識“識字遊戲”的教育價值
四、充分發揮“識字遊戲”的教育功能

第六章 識字教學目標複合化

一、加德納多元目標的啟示
二、發揮漢字的“複合功能”

中編 漢字教學改革新探索

第一章 改革語文課程結構開設識字活動“新課型”

一、封閉型課程勢在必改
二、“識字活動”課的具體解說
三、“識字活動”課的教學原則
四、“識字活動”課的教學設計
五、“識字活動”課課堂掃描
六、“識字活動”課顯示新課改理念

第二章 拓寬認識漢字管道面向社會生活“大課堂”

一、多彩生活呼喚開放的識字
二、生活中處處有識字的課堂
三、“識字活動”課教師要做有心人

第三章 培養學生識字能力創造剪貼識字“新課本”
一、教育走向生本,學生自主識字理當先行
二、引導學生動手動腦,創造“剪貼識字課本”
三、充分發揮“剪貼識字課本”的“誘導”作用
四、“剪貼識字課本”裏“大有乾坤” 附:學生識字“主體觀”答問

第四章 轉變漢字學習方式引導對話識字“新範式”

一、一個新的命題:漢字會說話?
二、“識字活動”:引導學生與漢字對話的“過程”
三、學生直接與漢字對話:識字教學方式的變革

第五章 發揮漢字特有優勢開發漢字開花“新遊戲”

一、“識字遊戲”:漢字的“特異功能”
二、“漢字開花”:識字活動精彩重播
三、“漢字開花”:遊戲過程具體解說
四、“漢字開花”:教師發揮調控藝術
五、“漢字開花”:“神奇的寓教於樂”

第六章 識字閱讀和諧並行科學認讀與時俱進“新天地”

一、學生從小就生活在“書的世界”
二、課外閱讀,學生自主識字的必要過程
三、現代生活中的“特殊文本”
四、早識字,早閱讀,滿足學生發展需求
五、處理好課內語文和課外閱讀的關係
六、加強閱讀指導,開拓探究空間

下編 語文教學的新突破

第一章 衝破“門檻”,“給孩子帶來了福音”

一、一道高高的“門檻”
二、教師、家長、學生的無奈
三、識字滯後對學習的影響
四、問題的癥結所在
五、“識字活動課給孩子帶來了福音!”

第二章 打通“瓶頸”,攻克了半個世紀的“老大難”

一、“識字拖住閱讀的後腿”
二、識字“兩條腿走路”,語文教學走上了“快車道”

第三章 實現“夢想”:一條漢字教育創新之路

一、每週開設一節“識字活動”課
二、學生學做一個“剪貼識字”本
三、“識字活動”課上一個“漢字開花”的遊戲

第四章 語文課改的美好前景

一、小學低年級“識字過關”:實現自主閱讀
二、初中階段解決母語問題:完全可能
三、錢學森“大成智慧教育”構想:大有希望

附錄

附1 兒童識字低齡化——人心所向,勢不可擋——幼兒識字情況調查報告

一、問題提出
二、調查對象
三、家長反映
四、問題討論
五、基本結語

附2 點燃智慧的火把——來自江蘇連雲港幸福路小學“科學認讀•開發兒童潛能”課題實驗的報告
一、真不簡單
二、開發漢字的功能
三、走開放識字之路
四、識字開智

附3 “識字活動”課典型案例

附4 怎樣評價“識字活動”課

附5 我們在尋求一個“答案”

後記 衷心的感激熱切的期盼
現代漢語積累與應用
作者卜玉平
分類號C2.2.1 065
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
主題
註釋
這本五年制高等師範教材全書共分為六章,每章均設有要點透視、同步訓練、閱讀思考等欄目。現代漢語的語音、文字、辭彙、語法、修辭五個部分,讓讀者瞭解現代漢語課程的性質及定位,初步掌握學習現代漢語的方法,增強學好現代漢語的信心。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語音

第一部分(第1~5節)
第二部分(第6~7節)


第三章 文字

第一部分(第1~3節)
第二部分(第4~6節)


第五章 辭彙

第一部分(第1~3節)
第二部分(第4~6節)


第六章 語法

第一部分(第1~3節)
第二部分(第4節)
第三部分(第5節)
第四部分(第6~7節)


第七章 修辭

第一部分(第1~2節)
第二部分(第3~4節)
第三部分(第5節)


參考答案
五年制高等師範教材-現代漢語
作者卜玉平
分類號C2.2.1 019
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
主題
註釋
《現代漢語》是“現代漢語(五年制高等師範教材)”,書中具體包括了:現代漢語課程的性質和學習方法、學習現代漢語的基本方法、《中文拼音方案》和國際音標、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漢字的造字方法、漢字的規範和改革、利用漢字特點指導小學生識字等內容。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現代漢民族共同語——普通話

一、什麼是現代漢語
二、現代漢語的歷史地位和國際地位


第二節 現代漢語方言


第三節 現代漢語課程的性質和學習方法

一、現代漢語課程的性質
二、學習現代漢語的基本方法


第二章 語音

第一節 語音概說

一、語音的性質
二、語音的基本概念
三、母音和輔音
四、聲母、韻母和聲調
五、《中文拼音方案》和國際音標


第二節 聲母

一、聲母的發音
二、聲母辨正


第三節 韻母

一、韻母的發音
二、韻母辨正


第四節 聲調

一、聲調的性質和作用
二、調值和調類
三、聲調辨正


[附錄一]江蘇各方言區部分地方的聲調同北京聲調對應情況表
[附錄二]聲調對照表


第五節 音節

一、普通話音節的結構
二、聲母和韻母的配合關係
三、聲韻配合關係辨正
四、音節的拼讀和拼寫


[附錄三]中文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


第六節 音變

一、輕聲
二、變調
三、語氣詞“啊”的變化
四、兒化


第七節 語音規範化

一、輕聲和兒化的規範
二、異讀詞的規範
三、誤讀字正音


[附錄四]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


第三章 文字

第一節 漢字概說

一、漢字的性質
二、漢字的特點


第二節 漢字的形體演變

一、古文字階段
二、今文字階段


第三節 漢字的造字方法

一、象形
二、指事
三、會意
四、形聲
五、關於假借字
六、現代漢字的造字方法


第四節 漢字的結構

一、筆劃和筆順
二、偏旁和部首
三、間架結構
四、漢字的查檢方法


第五節 漢字的規範和改革

一、漢字的規範
二、漢字的改革


第六節 漢字的正字法

一、產生錯別字的原因
二、正字的方法


第七節 漢字知識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一、小學識字教學方法分析
二、利用漢字特點指導小學生識字


第四章 辭彙

第一節 辭彙概說

一、詞和辭彙
二、語素及其分類


第二節 詞的構造

一、單音詞和多音詞
二、單純詞和合成詞


第三節 詞義

一、詞義的性質和演變
二、詞的本義和基本義
三、同音詞和多義詞


第四節 同義詞和反義詞

一、同義詞
二、反義詞


第五節 辭彙的構成和發展

一、基本詞彙和一般辭彙
二、熟語
三、辭彙的發展變化


第五章 語法

第一節 語法概說

一、語法及其特點
二、五級語法單位


第二節 詞類(上)

一、詞類及其劃分標準
二、實詞
三、實詞的運用


第三節 詞類(下)

一、虛詞
二、虛詞的運用
三、詞的兼類和活用


第四節 短語

一、短語的類別
二、短語的擴展與分析


第五節 單句

一、句子的類型
二、主謂句
三、非主謂句
四、幾種特殊句式
五、句子的省略和移位
六、句子的特殊成分
七、單句的分析


第六節 複句

一、什麼是複句
二、複句的種類
三、多重複句及其分析
四、多重複句的語義關係分析
五、緊縮複句


第七節 句群

一、什麼是句群
二、句群與複句、段落
三、句群的類型

[附錄五]標點符號用法


第六章 修辭

第一節 修辭概說

一、修辭的含義
二、修辭的特點與原則
三、修辭與語音、辭彙、語法的關係


第二節 聲音的調諧

一、音節勻稱
二、聲韻和諧
三、聲調協調


第三節 詞語的錘煉

一、一般詞語的選用
二、同義詞語的選用
三、反義詞語的選用


第四節 句式的選擇

一、長句與短句
二、整句與散句
三、口語句式與書面語句式


第五節 常用辭格

一、比喻
二、比擬
三、借代
四、誇張
五、對偶
六、排比
七、反復
八、層遞
九、對比
十、設問
十一、反問
十二、頂真
十三、回環
十四、拈連
十五、仿擬
十六、摹繪
十七、辭格的綜合運用
西晉文學考論
作者俞士玲
分類號C4.3.2 006
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
主題
註釋
本書詳細考證了西晉時期文學代表人物"三張,二陸,兩潘,一左"的文學系年及創作風貌。文中考據翔實,邏輯嚴密,不僅重視文本研究,還將政治、歷史、思想、文獻研究與文學研書究相結合,擯棄想當然的論斷,以會通之法解決問題。本書分為上下編共11章。上編為系年考證部分,因另有《二陸年譜》一書,此編重點考論張華、傅玄、張載、張協、左思、兩潘、摯虞的生平經歷、作品成書年代、題旨等;下編是微觀研究後的宏觀分析,主要討論西晉諸家、諸文體在文學史中的意義。附錄就党爭與文學、玄學與文學、八王之亂的原因作了一些探討。 本書適合專門研究西晉文學的學者作為參考之用,以及適合專科生作為論文的參考書。 《南京大學博士文叢》總序 前言 上編 西晉文學系年考證 第一章 張華文學系年考證 一、早年喪妻與《永懷賦》、《感婚賦》、《感婚詩》的創作 二、《博陵王宮俠曲》、《壯士篇》、《勵志詩》考 三、《鷦鷯賦》創作年代與題旨新論 四、從泰始後宮教育看《女史箴》的創作——兼論《女史箴》非為賈後作 五、張華《上巳篇》、張協《洛楔賦》考 六、《歸田賦》的創作背景 七、張華元康中的政治地位以及《答何劭詩》意旨 八、張華元康後期的作為 九、其他作品系年 第二章 傅玄與張載、張協文學系年考證 一、傅玄《正都賦》的創作年代 二、傅玄《答程曉詩》、《又答程曉詩》系年 三、傅玄《馬先生傳》的創作時間、源起和意旨 四、傅玄正始中的其他創作 五、傅玄其他作品系年 六、張載人蜀年代考 七、張載、張協早期創作 八、張載、張協後期經歷以及若干詩文系年 第三章 左思文學系年考證 一、左芬對左思初仕的影響以及左思早年之作 二、左思咸寧中的創作 三、奢糜之風的批判與《詠史詩》的創作 四、九品中正制與《詠史詩》的創作 五、左思《三都賦》太康至元康中的流傳 第四章 潘岳、潘尼文學系年考證 一、潘岳文學系年考證 二、潘尼文學系年考證 三、潘嶽《秋興賦》創作背景和實質考 四、《許由頌》非潘嶽作 五、潘岳《內顧詩>>考 六、潘岳《馬汧督誄》考 附:任愷、賈充朋黨之爭考——兼論相關文學材料的政治性影響 第五章 傅咸、摯虞文學系年考證 一、《晉書傅鹹傳》記事補正 二、傅咸《與尚書同僚詩》、《贈何劭王濟詩》作于太康中 三、太康中的一次唱和 四、摯虞兩為尚書郎考 五、摯虞其他作品系年 六、摯虞《文章志》考 七、摯虞《文章流別集》考 附:傅鹹簡譜 摯虞簡譜 下編 西晉文學發展論 第一章 文人聚集與西晉文學的創作風貌 一、西晉人才與時間、地域分佈 二、雅重詩賦之風 三、晉武帝華林園之會與晉代文學 四、張華的同好之會與西晉文學創作 五、張華的同好之會與西晉文學理論 六、陸機、陸雲的同鄉之會與西晉文學 第二章 西晉文學中的“巧構形似之言” 一、傅玄描寫的單純 二、薪火相傳:傅玄與張載、張協 三、張協的“巧構形似之言” 四、張協詩對後代文學的影響 第三章 陸機成為“太康之英”的原因 一、江東學風對陸機文學的影響 二、洛下玄風對陸機文學的影響 三、論陸機對前代文學的繼承 四、文學史上陸機地位的變化及其原因——兼論陸機對六朝文學的影響 第四章 從西晉諸家的創作方式看左思在文學史中的意義 一、傅玄的創作方式 二、陸機的創作方式 三、潘嶽的創作方式 四、左思的創作方式 五、左思在文學史和文化史中的意義 第五章 潘岳碑誄文對前代文學的繼承和發展 一、潘嶽的碑誄文 二、潘岳誄文對前代文學的繼承和發展 三、潘嶽哀辭對前代文學的繼承和發展 四、結論 第六章 關於玄言詩的一點釐清 一、六朝玄言詩說檢討 二、勾稽中朝玄言詩 三、也談玄言詩定義 附錄一 從“四友”到“八伯”——論兩晉裸裎之風的興起和發展 附錄二 向、郭《莊子注》疑案解 附錄三 紀瞻、顧榮赴洛談易考論——兼談西晉末南人的玄談 附錄四 也談“八王之亂”的原因 參考文獻 後記
語言規範與語言應用探索
作者史灿方、孫曼均
分類號C2.2.4 027
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
主題
註釋
《語言規範與語言應用探索》收錄的是作者這些年來寫作的一些文章,全書內容分為五個部分:一、語言文字應用研究;二、語言與社會、文化;三、語言文字的法制與道德;四、語言規範論略;五、語言文字規範和應用實例剖析。關注語言現實和語言生活,這幾乎是《語言規範與語言應用探索》作者一以貫之的研究思路。語言是活的語言,用的語言,是與人們的生活最為密切的現象。本書既可作為大學中文系現代漢語課程的文字學教材,也適合函授及社會各層次的自學自修需要。

前言

語言文字應用研究

●漢字應用水準測試用字的統計與分級
●形聲字形旁表義度淺探
●漢字教學的規律和幼兒識字教學
● “注•提”實驗中的錯別字調查
●關於生造詞問題的再思考——兼議辭彙規範與詞典編纂
●新詞新語的規範問題述評
●流行新語詞的形義特點分析
●動詞對賓語褒貶選擇的語義分析
●《馬氏文通》共時比較方法的運用及其意義
●關於法律語體風格類型研究的幾個問題
●語境漫談

語言與社會、文化

●論中國當代社會和諧語境的構建
●城市流行詞語及其社會文化分析
●北京的流行詞語與當代北京城市文化
●從京都流行語看當前大眾心理的一些傾向
●漫談漢語祝福語的變遷與社會的變革
●廣告語言與社會心理
● “撮”“嗑”“開”“練”及其他
●漢字書寫文化向何處去
●重視中國年俗語言文化的保護和研究
●淺談語言文字的形式力

語言文字的法律與道德規範

●加強語言文字法制建設
●論語言規範解釋的現狀及其應對策略
●從法律地位看漢語方言的保護
●建設語言文明是實現社會和諧的重要基礎
●漫談語言文字的法律規範

語言規範論略

●語言規範是把“雙刃劍”嗎
● “全民病句”問題之管見
●由“保衛方言”引發的思考
●重新認識網路語言規範
●名從主人與兼顧客人——對“漢城”易名的幾點看法
●也說“錯字門事件”

語言文字規範和應用實例剖析

●話語要有條理
●《新華漢語詞典》封底文字商榷
● “盛大”能否修飾“期待”
● “陸指退幹”的簡稱合法嗎
● “推理”還是“推測”
● “不僅”的位置該放哪兒
●此處不該用問號
● “題不對文”例兩則
●標點在標題中的妙用
●還是用“三八婦女節”的名稱好

後記
中國音韻學 - 中國音韻學研究會南京研究會論文集2006
作者中國音韻學研究會
分類號C2.3.1 074
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
主題
註釋
《中國音韻學:中國音韻學研究會南京研討會論文集2006》收錄了“中國音韻學研究會第十四屆學術討論會暨漢語音韻學第九屆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的40多篇優秀論文,其內容涉及上古音、中古音、近代音、方音史、方言學、對音譯音、民族語音、音韻學理論與方法、音韻文獻、詩詞韻律等各個方面,充分反映出近年音韻學的蓬勃發展。本書適用於漢語教師、希望日後從事漢語教學的學生和相關人士。

● 團結一致,堅定地走自主創新之路──中國音韻學研究會第十四屆學術討論會暨漢語音韻學第九屆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幕辭
● 中國語言學的發展方向──從發展中國戲曲談起
● 漢語史研究中材料的考證與運用──答《字書派與材料派──漢語語音史觀之一》
● 怎樣用現代方言去證明《中原音韻》的語言基礎?──從多向的音系比較看近代北京話的來源及遞嬗延續(一)
● 來母諧聲現象研究
● 從楚簡中所反映的一處語流音變看上古音擬測的幾個問題
● 從戰國文字的諧聲看戰國語言的聲類
● 上古楚方言冬部論略
● 論兩漢陰陽人三聲對轉關係
● 《說文解字注》特殊注音淺探
● 論姚文田的通轉說
● 黃侃上古韻部研究的再思考
● 《同源字典》中同源字的韻部和聲紐關係
● 中古口語音系中的次濁緊喉聲母
● 見系開口二等向“尖團合流”演化的進程
● 見精組聲母合流應已見於明清以前的方言口語
● 止開三知莊章組字在近代漢語的兩種演變類型
● 論三等韻裏的莊組字
● 《經典釋文》齒音聲類異讀初探
● 由廣州話及《韻鏡》建構《切韻》韻母母音長短配對說
● 《切韻》鹹、蟹二攝一二等重韻中覃咱韻系構擬的一處商榷??論前、央、後/a/不能同居於一個音系
● 唐末以前音義文獻中的“輕重”及其涵義
● 等韻學與音位學
● 黑水城等韻抄本《解釋歌義》新探
● 岑參、孟浩然詩韻研究
● 金源人聲詩詞用韻初探
● 元代《禮部韻略》發覆??兼釋至正年間屢刊《增修互注禮部韻略》的原因
● 《音韻正訛》韻母系統的特點
● 艾儒略《職方外紀》中所透露的明末音韻資訊
● 讀《拙庵韻悟》劄記
● 《韻府群玉》的音切特點
● 《木氏宦譜》納漢對音中的明代麗江漢語方音
● 《音韻正訛》與明末宣城方音
● 《吾妻鏡補?國語解》對音漢字所反映的清代吳語語音
● 從山東方言看元代兒化音的性質
● 北京話r聲母的變體及音位的聚合程度
● 晉方言古宕江攝與曾梗通攝同韻史
● 粵語中古全濁塞音、塞擦音今讀不送氣清音之探討
● 江西萬載方言的音韻特點
● “吐蕃”的讀音問題
● “身毒”的“身”字今音考
● 例外音變和語音系統的調整──也談“吞、尋”兩字的例外讀音
● 杜甫對七言絕句格律建設的貢獻??兼與王昌齡七言絕句格律之比較

編後記
古代漢語研究導引
作者高小方 等
分類號C2.2.2 022
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
主題
註釋
本書內容提要:針對“古代漢語”課程學習由文選閱讀階段向專題研究階段提升的具體要求精心設計。全書分為音韻、文字、訓詁、詞彙、語法、方法論六章,精選優秀學術文章,提示文章精義,幫助學生在學習古代漢語課程的各個知識點時,進一步拓展學術視野,強化專業基礎。

第一章 音韻

●韻反切
●說清濁
●等韻溯源
●陸法言的《切韻》
●周德清的《中原音韻》

第二章 文字

●談談古文字資料對古漢語研究的重要性
●古漢字的形體結構及其發展階段
●論假借
●通假字質疑
●求本字捷術

第三章 訓詁

第四章 詞彙

第五章 語法

第六章 方法論
現代漢語研究導引
作者楊錫彭
分類號C2.2.1 031
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
主題
註釋
楊鍚彭編的《現代漢語研究導引》共分五章,分別是“緒論”、“語音”、“文字”、“辭彙”、“語法”,每章由三大部分組成:導論、專題(導言、選文、延伸閱讀、問題與思考)、研究實踐。 本卷所收論文主要選自學術期刊,少數選自專著或論文集。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導論
•專題
•五四白話文運動再認識(於根元)
•漢語方言(許寶華詹伯慧)
•方言與普通話和書面語(遊汝傑)
•論方言和普通話之間的過渡語(李如龍)
•規範化——對語言變化的評價和抉擇(戴昭銘) 研究實踐


第二章 語音

•導論
•專題
•普通話音位研究述評(李延瑞)
•語流音變(林燾王理嘉)
•現代漢語單雙音節問題初探(呂叔細)
•漢語語句的節律問題(文煉)
•研究實踐


第三章 文字

•導論
•專題
•漢字的性質(裘錫圭)
•現代漢字的性質和特點(費錦昌)
•漢字簡化(葉籟士傅永和) 研究實踐


第四章 辭彙

•導論
•專題
•談談語素(徐樞)
•詞義和構成詞的語素義的關係(符淮青)
•漢語複合詞內部形式的特點與類別(劉叔新)
•同義詞研究的幾個問題(符淮青)
•詞語的對比聚合與反義聚合的比較(劉叔新)
•新詞新語規範基本原則(于根元王鐵琨孫述學等)
•研究實踐


第五章 語法

•導論
•專題
•語法體系及其他(呂叔湘)
•現代漢語語法要點(呂叔湘)
•詞類劃分中的幾個問題(文煉胡附)
•虛詞研究淺論(陸儉明馬真)
•評“暫擬漢語教學語法系統”(華萍)
•語法分析和語法體系(朱德熙)
•句子分析漫談(胡附文煉)
•漢語語序研究中的幾個問題(文煉胡附)
•試論語法研究的三個平面(胡裕樹範曉)
•漢語句法中的歧義現象(朱德熙)
•漢語句法分析方法的嬗變(陸儉明)
•關於語義指向分析(陸儉明)
•句子的理解策略(文煉)
•複句問題論說(邢福義)
•複句分析(張斌)
•研究實踐
八級翻譯
作者張光明
分類號E7.2 010
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
主題
註釋
本書嚴格按照最新全國英語專業八級考試大綱漢譯英和英譯漢題型和試題內容範圍的要求編寫,旨在較快提高讀者的雙語翻譯水準,達到國家制定的八級翻譯標準。為了方便讀者使用,本書將漢譯英和英譯漢分成獨立成篇的兩部分。
內容特色
• 理論精當。各部分的應該指導,都強調理論指導的實踐性,主要介紹經實踐檢驗證明確實對初涉翻譯活動的讀者有用、管用、能用的理論,並力爭把較新的理論科研成果和翻譯實踐、教學實際有機地結合起來。
• 技巧分明。編者通過譯例介紹理論,並對每一技巧都作深入淺出地講解,使讀者分得清,讀得懂,學得會,用得上。
• 學以致用。理論之後的練習,無論是漢語還是英語,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參考譯文大都是高手提供的,並經編者仔細勘誤,對初學者有現實的指導作用。
• 鑒往知來。附錄中把自1994年至今歷年的全真翻譯題全部提供給讀者,並提供了參考譯文,相信讀者能從中總結有益的經驗,為今後的翻譯實踐打下堅實的基礎。
解讀大眾文化
作者楊全強
分類號C2.4.1 012
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
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