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選單
瀏覽
書名
ISBN
索書號
其他書名
權限設定
語言
部門
位置
文獻類型
課程範圍
適合
 至
是否有電子資源?
電子資源關鍵字
出版社 : 牛津大學出版社總數: 30
張愛玲:文學.電影.舞台
作者林幸謙
分類號C4.5.9 030
出版社牛津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2007
主題
詮釋與過度詮釋
作者艾柯
分類號C4.7.5 018
出版社牛津大學出版社
選擇與創造
作者童元方
分類號E7.2 051
出版社牛津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2009
在天涯 : 北島詩選
作者北島
分類號E5.7 006
出版社牛津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1993
小思 夜讀閃念
作者小思
分類號C6.1.1 038
出版社牛津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2002
小風景
作者董橋
分類號C6.1.1 025
出版社牛津大學出版社
主題
註釋
《小風景》寫了八十多篇,幾乎每一篇都配著一幅子小圖畫,全是董橋的藏品。
存心讓讀董橋小品的人抬頭瞄一瞄窗外閑閑淡淡一翦疏影,算是碌碌浮生裏意外的慰藉也好。董橋書裏這幾十幅大名家小名家的作品是十幾年來他苦心招紅進綠的成果,標致不輸賓館院子裏那三株白玉蘭。《小風景》不僅文字瞻麗,且所集藏之書畫文玩,亦足資賞鑒。現特錄於此,以飧同好。

作者簡介

董橋,福建晉江人,1942年生。臺灣成功大學外文系畢業,曾在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研究多年。歷任《今日世界》叢書部編輯、英國國家廣播公司製作人及時事評論、《明報月刊》總編輯、《讀者文摘》總編輯,現任《蘋果日報》社長。董橋和金庸、黃霑、蔡瀾一起,並稱香港四大才子。董橋文字,愛之者不少。其專欄

目錄

沒有大寫的history(代序)
跟原節子一樣整潔
殷海光這個硬漢
溫習一下公民教育
缺一點空白的日子
給王丹新書寫序
香港公園豎個雕像
瘟疫的古典記憶
饒了我這姓董的
七十年前那場火
夏萍逝世十周年
特區領導解讀經典
捨不得扔掉魯迅
卜大中的蘋果社評
這個總理不再偉大
都是泡菜惹的禍!
病毒不會優待精英
吳儀胸中那片竹林
點亮一枝政治紅燭
盈子的母親太操心
還香港人一個安心
掉了一地的木棉花
最後一個西關大少
非典型時刻典型隨筆
新華社記者在伊拉克
期待西部英雄的槍聲
梁錦松辭職是對的
欠債當還,不可再欠
別哭,一會兒就完了
回信給不風流的人
若問翻身,海底摸針
部長的燈芯絨褲子
特首辦緊張甚麼
發現DNA五十年了
連宋之盟像一張紙
向上海陳市長致敬
張家的三姐和四妹
香港天上那些麻鷹
老人們望鄉的日子
革命與非革命的戀情
反戰思維裡的星火
「我沒有反對毛主席」
多虧那戇直的樣子
孫多慈採紅豆送老師
新春已後吉吉利利
畫裡新娘犯了甚麼
亭子間裡的舊名士
知識份子幫甚麼閑!
悼掉玻璃上的何凡
董浩雲的文化生活
回漢這漢子的老歌
梁實秋:老薑辣些
又聞施政報告漫興
沒有神燈解難的年代
峇里叢林:夏之夢
布里格冬天裡的春天
四十年前那個老兵
克林頓匣樽回憶錄
朱生豪夫人宋清如
到美國過個聖誕節
郭沬若故居的杏樹
張藝謀的歷史盛宴
莫爾夫人看書知趣
毛澤東給梁愛詩的信
福祉還在蒼茫雲水中
選舉前一天在台北
莽蒼蒼齋兆頭不好
上海上海你記住了
猶太滅族文學綴憶
給盧峯政論集寫序
馬克思主義女逃兵
這輩子注定做外人
燈亮著,巴金沒走
朱總理訪香島小築
江主席找杈的日子
我師妹步不了廟堂
三個代表民間注疏
龔姨臉上雕著承諾
鴛蝴枕邊的白玉簮
永福堂裡的田家英
送米圖卷子的迷思
朵雲信箋上的淚痕
見不到烏鴉和麻雀
我的哈佛歲月
作者李歐梵
分類號C6.1.1 014
出版社牛津大學出版社
主題
註釋
本書簡介:這不是一本學術著作,而是一本知識性的回憶錄,從個人的經驗來勾畫出哈佛生活的面貌和情趣。對於這家知識名學府——它既是我曾任教十年的地方,又是我的母校——我當然心存感激,也不可能把它批評得體無完膚。然而我由於身在其中,自然不受其惑,多年下來,對母校早已沒有什麼神秘感。 作者簡介:李歐梵,曾與作家白先勇、陳若曦和王文興同學。著名女作家聶華苓的女婿。1962年赴美深造。1970年代初起,先後執教於芝加哥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印第安那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現任香港大學傑出訪問教授、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文化系中國文學教授。2002年被聘為中研院院士。 著述包括《鐵屋中的呐喊:魯迅研究》(中英文版)、《中國現代作家中浪漫的一代》、《中西文學的徊想》、《西潮的彼岸》、《狐狸洞話語》、《上海摩登》、《尋回香港文化》、《都市漫遊者》、《世紀末囈語》等。 總序 前言 第一部 在哈佛求學的日子 序曲:申請到哈佛 芝加哥經驗 初抵哈佛 費正清教授 史華慈教授 在哈佛聽課之一 在哈佛聽課之二 讀書生活 語言和考試 論文和遊學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哈佛的學生生活 第二部 在哈佛教學的日子 教學的經驗 在哈佛做訪問教授 在哈佛教中國現代文學 “核心課程”與“文化中國” “東亞研究”和“文化研究” 我的哈佛學生 哈佛的典禮和儀式 揭開“名牌”的面紗 申請哈佛的秘訣 退休記事 結語 附錄一 普實克 韓南教授的治學和為人 附錄二 人文世界的精神漫遊者(劉再複) 狐狸說詩(陳建華) 歐梵在哈佛教書的日子(李玉瑩)
牛津英語搭配詞典﹙英漢雙解版﹚
分類號R1.1 011
出版社牛津大學出版社
主題
註釋
想說出自然地道的英文嗎?想擴大自己的詞彙嗎?想提高寫作能力嗎?
《牛津英語搭配詞典》(英漢雙解版)從嶄新的角度探究了英語中詞與詞之間的組合。這種組合不是任意的,而是受到語義、語法、語體、文化所制約的。
內容特色:
• 針對廣大英語學習者的實際情況
• 協助讀者熟悉和掌握了英語搭配
• 教導與人高效溝通
書與城巿
作者梁秉鈞
分類號C6.1.1 029
出版社牛津大學出版社
主題
註釋
梁秉鈞(1948年-),筆名也斯,祖籍廣東新會,1949年到香港,四歲喪父。任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比較文學講座教授。20歲開始專欄寫作,70年代參與編輯《中國學生週報》。也斯在香港浸會大學外文系畢業後,曾任職報社和當中學教師,1978年赴美攻讀研究生,1984年獲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比較文學博士學位。   學有所成後,也斯長期任教於香港大學英文及比較文學系,現任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比較文學講座教授,任教文學與電影、比較文學、香港文學、現代文學批評、中文文學創作等科目。也斯在詩歌、散文、小說、文學評論、文化研究等方面均有優良成績。曾獲《大拇指》詩獎及「藝盟」香港作家年獎。詩集《半途──梁秉鈞詩選》曾獲中文文學雙年獎。著有散文集《神話午餐》、《山水人物》,詩集《雷聲與蟬鳴》、《游離的詩》、《博物館》、《衣想》,小說集《島與大陸》、《剪紙》、《記憶的城市.虛構的城市》,攝影集《也斯的香港》等。也斯主要以中文創作,但其英文文章亦散見於香港的《瞄》雜誌。 內容簡介   本書收香港詩人梁秉鈞一九八九年以來創作的詩歌五十餘首,分五輯:《歷史的明信片》、《離家的詩》、《雨後的歐洲》、 《家事新寫》、《重畫地圖》。詩作大多寫成於詩人離家的日子,「來往之間、在不同的文化中,特別感到游離不定」,故題「游離的詩」。 如作者所說,這些詩作與作者過去已經結集的作品有顯著的不間,嘗試的形式,表達的題材,或淺白,或複雜,或直接,不避俚俗…….沒有先入為主的偏見,也沒有甚麼潔癖,從頭做起。   作者試圖在書與城市中找出一個平衡點,將書本與城市互相觀照,探尋兩者之間有機的關聯。書可以影響一座城市,城市也可以影響一本書,兩者間的聯繫密不可分。作者由書本間的矛盾,反映城市中暗隱的尖銳;由不同的人對一本書的不同態度,表達人們對城市的接受或排斥;借由比較不同的書本,來比較不同的城市。同時,作者又由城市而及書本,城市的秘密由書本體現,城市的精髓亦由書本表達,書本譏諷著城市的偏頗,展現它的局限。最後,作者禁不住思考,在日漸冷漠的城市裏,如果城市使得人們情感淡薄,倒不如讓書本,為冷漠的人們注入一絲人性。 目錄 小序 兩種幻想 談龍 孤寂的迷宮 氫彈文化 緩和殘酷的力量 泥造的鳥歌 現代詩人筆下的夏天 下凡的嫦娥 周夢蝶 泥造的鳥歌 朱湘的敏感與耿介 聶魯達與艾青 一首關於北角的詩 詩可以這樣 空氣本是清新的 圓圈和鎖的外面 耿介與溫情的結合—-談袁則難的〈父親與劍〉 在風暴與琴音之間 里爾克與梵樂希 墜海的人 美人魚和野兔──聶魯達的兩首童話詩 教孩子讀詩 詩藝 午餐的詩 那美好的陶壺──一些希臘詩導生命的態度 愛是那水的聲音 在風暴與琴音之間──從一首詩看蒙德萊的藝術 桃子的美味 桃子的美味 試論羅淑的〈生人妻〉 蕭紅短篇中的幾個女性 感覺溘暖外的風塵──談王幀和作品 剛烈小說 城之迷 〈夜行貨車〉裡的食 番石榴的芳香 史坦培克的「小紅馬」──成長的故事 泡特筆下的兩個墨西哥 《美國地下文學選》序言──《當代拉丁美洲小說選》序 加西亞.馬蓋斯與《一百年的孤寂》 加西亞.馬蓋斯與番石榴的芳香 附錄 書與城市
坦白說,親愛的
作者邁克
分類號C6.1.1 020
出版社牛津大學出版社
主題
註釋
全書收錄文章百余,談書,談香港,談電影,談流行文化,也談性。視角依然刁鑽,題目依然語不驚人死不休。對於不熟悉的讀者,此書可謂邁克刻薄、淫蕩以及賤的集中展示,或許,有的人會讀得高潮迭起,舒服得直哼哼,有的人激起一身雞皮疙瘩,擲書而去。 邁克姓林,八〇前生于新加坡,曾赴美國三藩市進修廣告平面設計,可惜學無所用,八〇後回歸亞洲,在香港依賴原始本錢維生,透過對電影粗淺的認識和對文字畸型的愛慕,換取一日三餐經費。九〇後成功轉型淪為長期遊客,基地設於法國巴黎,靠撰寫報刊專欄、翻譯電影字幕等等卑微工作,對抗歐元無止無休的躍升。  文章圍繞通俗文化、飲食文化,亦涉美藝、消費、旅行及時事八卦種種範疇。往往在有意無意間露出或長或短的狐狸尾巴,然而毫不介意心靈走光,且越來越有主攻路線的傾向。作品結集已出版十餘種,迄今仍遭諾貝爾評審團冷落。 字花 怒海沉思 徒呼華荷 包華麗 催情劑 不敏 包和飽 性向成疑 同志之吻 半裸猛男 三百人行 最難忘 美好回憶 受寵若驚 冷靜而多刺 一無所有 裸泳 八十年代 懼怕五十 找林奕華碴子 刪改名著及其他 鳥瞰歷史 貓貓狗狗 莎膽男 莎士比亞的魔法 慕拉卡米 春樹開花 薄化妝 出竅 日安,法蘭素娃絲 老吾魯 康城處女 處女與處女膜 選總統 爾 與有X焉 自己的房間 綁架小女孩 盤夫 錯失商機 殺警 好正常 舊瘡疤 姓苗 姓什名誰 味精王 嗄?哼哼! 越來越高 妙想天開 看上去很美 易先生 貓和狗 推敲小說 姨媽姑姐 馬屁股 鄺裕民 虛榮和欲望 花魂 味蕾的回憶 姑姑 嗟來食 垂乳女 以乳取人 有奶便是娘 撞奶 等 還不回來 睬你都傻 愛女人的男人 奢侈與文明 不看戲 亂世佳人 壞分子 白背心 蘇菲 男女大不同 大話西遊 落井下石 身敗名裂 食死貓 弄瓦 金花之咒 上了妝 植樹 一疋布 姨媽封後 我條片 冬甩 文字約會 埋年結 一屁股 雄風 浴德池 硬漢再起 陽光偶像 現袋 脫掉褲子 打格仔 毛風起浪 毛忠信 召完唱 留後路 達達密碼 因名之名 白淨馬拉 你奶奶,我奶奶 雷雨 多少狠 星洲吵米 鉤沉 我為舞狂 波叔 四叔 睇相佬 眼光極毒 遊戲性 二十世紀塞納-馬恩省河畔的留法文青生活 未曾記得的快趣 照片示範 外勞累事 人靚衫靚 除夕掃除 自摸 偷渡客 花開一枝,話分三頭 誰是鐘漢翹? 鳴謝 索引一:人名 索引二:印刷品 索引三:其他
張愛玲﹕文學‧電影‧舞台
作者林幸謙
分類號C4.5.3 051
出版社牛津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2007
主題
我媽的老套愛情
作者黃虹堅
分類號C6.1.1 009
出版社牛津大學出版社
主題
註釋
黃虹堅憑《十三歲的深秋》成為香港中學生最歡迎的作家,去年又榮獲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兒童文學組冠軍。本書是作者最滿意的小說作品集,收錄二十篇短篇小說,寫給中學生,也寫給學生的家長和老師。 黃虹堅,女,生於香港,長於內地。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北京電影學院編導系畢業,在內地曾任中學教師、教育機構調研員、電影公司編劇。1990年來港後任報刊和出版社編輯、各大學中文科和普通話科兼職導師。文字作品有小說、散文、電影文學劇本、專欄、書評等多種。 自序 1. 咖啡不苦 2. 成人遊戲 3. 黃昏的等待 4. 外匯專家 5. 不老的女孩兒 6. 豆豆之歌 7. 結果 8. 一個女人和另一個女人 9. 兩個夕陽 10. 歲月如斯 11. 起航 12. 晚來細雨 13. 絕望荒野 14. 我媽的老套愛情冥想 15. 我們 16. 句號 17. 婚姻戰爭 18. 愛情在漸行漸遠
我這一代香港人
作者陳冠中
分類號C6.1.1 002
出版社牛津大學出版社
主題
註釋
這不是一本成功中坑緬懷過去的自傳,作者沒有作出苦口婆心的勸告,也不會哀號新一代不長進,反而站到嶄新角度重新審視這些年來的得失,對同代人自傲的態度不以為然,反而承認現時香港的好與壞都和他那一代人有關,無論是地產虛火、拜金主義還是政制困局,都是他們同代人的一些決定,才造就了今天的局面。至於所謂成功,甚麼拼搏精神、高尚理想都是假話,只是老鬼們在「自我陶醉」。他在書裡坦然地說:「太多我這代人自以為了不起,其實比不上我們上一代,只是運氣比較好。」 書的內容劃分成三部份,首部份文章集中談香港的城市發展;第二部份是一些短文,談文化、時尚和電影娛樂,其中在《愛富族社交語言》文章裡,以英文字母依次列出155個愛富族(富裕階層)必懂字詞,當作潮流字典去啃也會獲益良多。最後部份則載入宏觀視野的文章,談世事、法治、綠色資本主義、消費者權益和內地民工等事。 陳冠中 1952年在上海出生,香港長大,現居北京。港大畢業、在波士頓大學念新聞學。著有《馬克思主義與文學批評》《太陽膏的夢》《什麼都沒有發生》《半唐番城市筆記》《香港未完成的實驗》《波希米亞中國》(合寫)。第一份正職是TheStar記者。1976年創辦《號外》-被認為是香港波希米亞文化代表。80年代在香港拍電影,除寫劇本外,策劃或監製超過十齣香港片和三齣美國片:《等待黎明》《不是冤家不聚頭》《花街時代》《一碗茶》(EataBowlofTea)和《命賤》(LifeisCheapbutToiletPaperExpensive)等。現主要從事大陸各種媒體的投資合作經營。 CR00009 鄧小宇 三聯書店 P. 295 書中,鄧小宇娓娓道出他成長的點滴、品味的由來,以及遊走中西雅俗之樂此不疲。敏銳的觀察力,細膩的筆觸,對優雅生活的嚮往,對從俗的抗拒,以及對眾生的關顧,正是那一代Yuppie的寫照。 錢瑪莉,本名鄧小宇,原籍貴州,生於香港,曾先後就讀於香港九龍華仁書院丶美國喬治亞州大學新聞系及譚普大學傳理系。從小熱衷於各種文化藝術,特別是電影,幼年曾當演員,參演國語片十餘套。 1976年自美國返港後,與陳冠中及胡君毅等創辦《號外》雜誌。其後一直正職打理家族物流業務,業餘為《號外》撰寫文章。當中以筆名錢瑪莉連載的《穿Kenzo的女人》專欄最為人津津樂道。文章亦曾散見於香港《明報》、《新晚報》、《電視週刊》、《快報》、《凸週刊》及中國內地《明日風尚》等。著有《偏見與傲慢》、《女人就是女人》、《穿Kenzo的女人》及《穿Kenzo的女人續集》。 2009年6月出版最新文集《吃羅宋餐的日子》,並建立個人網站《鄧小宇的站、借、問》,2010年2月由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重新出版《穿Kenzo的女人》。
八月寧靜
作者陳寧 
分類號C6.1.1 016
出版社牛津大學出版社
主題
註釋
一個人,一件事,總有許多方法去閱讀與敘述。「只要你生活經驗一多了,你就曉得生命這個東西的表現方式,你要寫它,很多很多方法來寫。」住在巴黎的時候,時常到咖啡館,喝咖啡、閱讀、書寫、發呆。不存半點浪漫遐想,而是實在喜歡看人,而咖啡館是最理想的地方,讓人盡可肆無忌憚地看。人最好看,只因每個人都不一樣。我想說的風格練習,便是這回事。每一個創作者,都是一個練習者。在日以繼夜的熱情勞動裡,慢慢靠近自己嚮往的。 陳寧,筆名塵翎,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畢業,英國艾塞克斯大學社會學碩士。曾任記者、編輯,曾旅居英倫、臺北、巴黎。著有《六月下雨,七月炎熱》(北京華藝出版社,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