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選單
瀏覽
書名
ISBN
索書號
其他書名
權限設定
語言
部門
位置
文獻類型
課程範圍
適合
 至
是否有電子資源?
電子資源關鍵字
出版社 : 三泰出版社總數: 19
紅樓夢詩詞賞析
作者劉亮
分類號C4.2.3 162
出版社三泰出版社
出版年2013
唐代文學研究論著集成(第七卷)
作者傅璇琮、羅聯添
分類號C4.3.3 027
出版社三泰出版社
主題
註釋
唐代文學是我國古代文學中最輝煌的一個階段,唐代文學研究也是我國古代文學研究中最富有成就的一個領域。新中國成立以來,唐代文學研究在觀念、方法與範圍上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成果宏豐。而臺灣自1945年光復以來,唐代文學研究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由於歷史的原因,幾十年來兩岸研究人員學術交流來往較少,對研究成果與現狀缺乏全面的瞭解,為避免重複勞動而做到資料共用,從而推動唐代文學研究共同深入發展,由海峽兩岸學者共同編撰的《唐代文學研究論著集成》。《唐代文學研究論著集成》是一套對專業學者、教師、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以及廣大唐代文學愛好者有重大參考價值的書,應讓更多的人知道和瞭解此書的學術意義,讓這樣的好書走向更廣泛的讀者,以發揮出更大的作用。本書記載由台灣部分1949-2000期間的唐代文學研究論著。 通論 台灣五十年來唐代文學通論綜述(參見第七卷,略)/黃文吉 隋唐五代文學理論的發展與演變/羅聯添 論唐代文學復古的詩文異趨/楊承祖 論唐初官方文學意識的形成─以史官文論為研究對象/陳志信 試論唐代文人二重心理結構的形成與特定/黃惠菁 試論唐宋文人“體”“性”觀/黃惠菁 論唐代士風與文學/台靜農 論唐人上書與行卷/羅聯添 論唐代的文學祟拜與文學社會/龔鵬程 唐代曲江宴游之風尚/宋德熹 唐代文學史兩個問題探討/羅聯添 唐代詩文集的校勘問題/羅聯添 詩歌研究 五十年來台灣唐詩研究述略及其研究路向探討(參見第七卷,略)/楊文雄 “具體性”與唐詩的自然意象/鄭樹森 唐詩中的禪趣/邱燮友 唐詩中的山水/李瑞騰 多彩多姿的中晚唐詩風/李豐楙 初唐詩重探/呂正惠 唐詩中的依蘭裔胡 姬/蘇其康 唐人游仙詩的傳承與創新/李豐楙 唐代女詩人作品中的花/羅宗濤 試論佛家“空”義在中國詩歌中的表現/丁敏 由咏史詩看西昆體與義山體的異同─義論二者在咏史詩發展史上的意義/周益忠 試論唐詩對箋校宋詞之重要性/王偉勇 陳子昂文學及其詩論研究/薛順雄 試論王維詩中的世界/柯慶明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試探王維的內心世界/何寄澎 孟浩然與王維的詩風─以用事觀點論二家五律/簡錦松 李白的野性美/黃永武 李白的釣鰲意識/李正治 超越時代的詩仙─李白《蜀道難》與新詩/黃維梁 李白詩中的女性/包根弟 杜甫對唐代詩人的影響/胡傳安 論杜甫七律之演進及其承先啟後之成就/葉嘉瑩 杜詩拗格之研究/陳文樺 杜甫變體七絕的特色/張夢機 杜甫政治生涯的新探討─東川奔走真相的解釋/楊承祖 杜詩用事後人誤為史實例/楊承祖 萬里悲秋常做客─析杜甫七律壓卷作《登高》/沈謙 論杜甫《戲為六絕句》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的理論意義/蔡英俊 透視李賀詩中的鬼神世界/黃永武 試論白樂天《金針詩格》/王夢鷗 李商隱的遠隔心態/黃永武 論象徵批評與司空詩品的批評方法/吳彩娥 李白《蜀道難》寓意探討/羅聯添 宋代李白詩的流波與影響/楊文雄 杜甫/汪中 駁郭沬若對杜詩的曲解/張夢機 杜詩為詩史說析評/楊松年 春的悅豫和秋的陰沉─試用佛萊“基型論”觀點束杜甫《客至》與《登高》/黃維梁 試論孟郊之樂府詩/李建昆 白居易詩評論的分析/羅聯添 曹唐《小遊仙詩》的神仙世界初探/ 李豐楙 四杰三李之夢/羅宗濤 王昌齡的意境論/黃景進 李白的俠客形象/王國瓔 試論司空圖《詩品》的意象批評/廖棟梁 龍沉─李白登基秘典:《夢游天姥吟留別》新詮/曾珍珍 宇宙視域的探尋:李白、梵樂希、里爾克/蘇其康 由李白詩歌詮釋史看詩的現實性與超越性/龔鵬程 杜詩“沉郁頓挫”新解/蕭麗華 不斷成長的詩人─杜甫詩歌藝的特質/呂正惠 思想史中的杜甫/陳弱水 為李白、杜甫造像─論余光中與唐詩/黃維梁 《長恨歌》對《長恨歌傳》與《源氏物語》(《桐壺》)的影響/林文月 白居易與佛道關係重探 白居易《長恨歌》、《琵琶行》分析/顏元叔 元和新樂府運動及其政治意義/呂正惠 《長恨歌》與《長恨歌傳》“共同機構”問題及其主題探討 象牙塔到白玉樓/余光中 韓孟詩人集團之詩歌唱和研究/李建昆 李賀詩歷代評論之分析/歐麗娟 李商隱興彿教/龔鵬程 陳子昂評價問題析論/亓婷婷 由宗炳論山水畫之“暢神”談司空圖《詩品》的評鑒特色/鄭毓瑜 偉庄《秦婦吟》與唐宋詩風之嬗變─以敘事、咏史’破體為例/張高評 論唐代“集體意識詩用”的社會文化行為現象─建構“中國詩用學”初論/顏昆陽 散文辭賦研究 台灣地區唐代散文與辭賦研究概況(參見第七卷,略)/王基倫 散文研究 雜論唐代古文運動/錢穆 唐宋古文運動中的文統觀/何寄澎 唐宋八大家及其散文藝術/王更生 唐代古文家與佛教之關係/何寄澎 唐代古文運動的史學思想─以先驅古文家為中心/陳登武 論碑傳文傳奇文/台靜農 唐代贈序初探/梅家玲 唐代古文家寓言之發展及其體類/顏瑞芳 唐宋擬人傳體寓言探究/顏瑞芳 《滕王閣序》的兩個問題/屈萬里 劉知幾的實錄言語觀/庄萬壽 《史通》的歷史語言觀及其限制/彭雅玲 李華江南服官考/楊承祖 唐明皇《青城山敕》與《南岳告文》/台靜農 杜甫《代閬州王使君進論巴蜀安危表》對嚴武規謀再鎮劍南的作用/楊承祖 宋刻韓柳文集/潘美月 從韓柳文論唐代古文運動的美學意義/柯慶明 論韓柳傳記文的產生因素─兼談唐代古文與唐傳奇的關係/趙殷尚 從《平準西碑》看韓愈古文/葉慶炳 韓文校注辨証節錄/許景重 韓愈古文論/李金城 古今誹韓案考辨/鄭騫 “稀”望─試論韓愈《畫記》/陳傳興 宋儒對韓愈《原道篇》的批評及其對後世之影響/葉國良 韓愈《吊武侍御所畫佛文》的幾個問題/柯萬成 論韓愈古文幾個問題/羅聯添 論韓愈《平准西碑》/羅聯添 銘幽─論韓愈死亡書/陳傳興 載道之外─試由《毛穎傳》探討韓愈另一種文學性格/許麗芳 鄭子瑜《唐宋八大家古文修辭偶疏舉要》所舉韓愈文之商榷/以立意為主/陳素素 韓愈《祭柳子厚文》內容探析/柯萬成 鄭子瑜修訂韓文之商榷─以篇章修辭為主/陳素素 以“臣道”觀點論韓愈《祭鰐魚文》之思想淵源/柯萬成 張藉《上韓昌黎書》的幾個問題/羅聯添 讀柳宗元集/錢穆 從“為之”說到《始得西山宴游記》里的“為之文以志”/許世瑛 柳子厚黨事之剖析/王泳 從《答偉中立論師道書》看柳宗元的為文理論/何沛雄 柳宗元的性情與寂寞/吳炎涂 柳宗元二篇山水記分析/羅聯添 論柳宗元的《永州游記》/鄭良樹 柳宗元文集版本考/任莉莉 柳子厚《永州八記》較析/王令樾 柳宗元之史觀與史筆析論/曹淑娟 柳宗元與中唐儒家復興/陳弱水 游移于通脫與抒憤之間─論柳宗元的山水文學/陳志信 柳宗元與《國語》/鄭良樹 《春秋》與柳文表現風格之關係析論/王基倫 柳宗元之史學貢獻/袁本秀 論劉禹錫的詩文/張肖梅 李翱研究/羅聯添 皇甫湜《韓文公墓志銘》/童壽 試論《唐文粹》之編纂、體例及其古文類作品/衣若芬 辭賦研究 從漢到唐貴游活動的轉型與睡體繳化之考察/簡宗梧 唐文辭賦化之考察/簡宗梧 試論唐賦之發展及其特定/簡宗梧 唐代進士科試詩賦的開始及其相關問題/羅聯添 再談唐人以詩賦取士嗎?─兼論“詩賦”在唐代進士科考中的地位/簡恩定 論唐賦的兩極評價/陳美朱 中晚唐賦體創作趨向新議/王基倫 晚唐舉業與詩賦格樣/王夢鷗 試探晚唐的咏史賦作─以述覆亡史事之作品為例/陽平南 《偉弦》《慎所好》二賦非劉知幾所作辨/洪業 李白古賦中的神話運用/傳錫壬 李白樂府、歌行的詩賦融合/許東海 韓柳賦之比較/胡楚生 論韓柳對揚雄賊賦的因革/王基倫 韓愈騷賦語法探究/陳素素 柳宗元咏物賦研究/蔡妙真 唐五代詞研究 台灣五十年來唐五代詞研究綜述(參見第七卷,略)/黃文吉 詞曲的特質/鄭騫 唐五代詞的發展趨勢/陳弦治 唐五代幾位關鍵性的詞家/陳弦治 從《人間詞話》看溫、偉、馮、李四家詞的風格─兼論晚唐五代的時期詞在意境方面的拓展/葉嘉瑩 “漁父”在唐宋詞的意義/黃文吉 詞體興起的因素/王熙元 從“選詞以配樂”與“由樂以定詞”看詞的形成/台靜農 詞體起源的多元性/張夢機 隋唐燕樂對詞體形成的影響/張夢機 唐宋曲子漸興于隋說/徐信義 唱和與詞體的興衰/黃文吉 《菩薩蠻》及其相關之詢問題(上中下)/張琬 《菩薩蠻》的創調與流傳/邱燮友 李白《菩薩蠻》探述/邱燮友 李白─百代詞曲之祖?/廖美玉 《楊柳枝》詞調析論/沈冬 以唐五代小令為例試述詞律之形成/王偉勇 《花間集》中的非情詞/張以仁 論詞學中之困惑與《花間》詞之女性敘寫及其影響(上下)/葉嘉瑩 談《花間集》中的“月”與“柳”/包根弟 論《花間集》詞的格律現象/徐信義 《尊前集》考/劉少雄 《花間》十八家詞研析/陳慶煌 溫庭筠詞概說/葉嘉瑩 溫飛卿詞舊說商榷/張以仁 溫庭筠與詞調的成立/賴橋本 溫庭筠詞的格律/徐信義 溫庭筠詩詞比較研究/羅宗濤 論李商隱詩、溫庭筠詞中“閨怨”作品的意義及其與“香草美人”傳統的關係/呂正惠 溫庭筠詞中的女性稱謂詞彙/張以仁 男性情色幻想的美典─溫庭筠詞的女性再現/張淑香 溫飛卿《菩薩蠻》詞張惠言說試疏/張以仁 溫庭筠《菩薩蠻》詞的聯章性/張以仁 溫庭筠《菩薩蠻》十四首的篇章結構/吳宏一 試從文類的觀點看溫庭筠詞的聯章性/洪華穗 試論溫庭筠的一首《荷葉壞》詞/張以仁 溫庭筠、偉庄與詞的創始/鄭騫 《花間》詞人溫庭筠與偉庄/耿湘沅 朝向詞藝傳統的建立─論溫庭筠與偉庄的詞/孫康宣著 李奭學譯 試釋皇甫松《夢江南》之一/張以仁 試論皇甫松的兩首《浪淘沙》/張以仁 《花間》詞人薛昭蘊/張以仁 試論孫光宪的四首《楊柳枝 》/張以仁 試南唐中主李璟詞/葉嘉瑩 李煜/庄嚴 論李煜詞的精神內涵及開拓表現/黃雅莉 李煜與小令的全盛期/孫康宣著 李奭學譯 論馮延巳詞/鄭騫 小說研究 台灣地區唐代小說研究概況(參見第七卷,略)/王國良 概說 論《雲麓漫鈔》所述傳奇與行卷之關係/馮承基 唐人小說概述/王夢鷗 唐人小說中的實事與幻設(上中下)/馬幼垣 唐人小說的辭賦風貌─以《牛肅女》及《游仙窟》為中心的討論/高桂惠 試探唐傳奇小說中的詩歌/楊日出 唐代傳奇名稱問題辨析/王小琳 唐代文人的小說觀─以唐代小說序言為考察範圍/吳碧貞 對陳寅格先生有關唐代小說幾點意見之探討/劉恒與 考証、校注 《劉賓客嘉話錄》校補及考証/羅聯添 《古鏡記》著成之時代及其相關問題/馮承基 《新唐書‧列女傳》─謝小娥故事質疑/王夢鷗 文學批評、翻譯與考證─兼以《枕中記》中一事為討論之例/馬幼垣 柳毅傳書故事之考察/王夢鷗 讀沈既濟《枕中記》補考/王夢鷗 《原化記》“吳堪”故事源流考釋/謝明勛 鑒賞評析 唐傳奇的結構分析─以契約定位的結構主義的應用/古添洪 《枕中記》的結構妙析/黃景進 《李娃傳》的寫作技巧/葉慶炳 《虬髯客傳》及其肌理結構探析/許建昆 敘述話語與意識建構─唐人小說《尼妙寂》《謝小娥》的一種解讀/鄧靜蓓 專題研究 張生的抉擇─談唐人小說里的功利色彩/黃碧端 唐人小說中的悲劇情感/廖玉蕙 《虬髯客傳》與唐之創業傳說/王夢鷗 唐傳奇的意志世界/樂蘅軍 唐傳奇的性情與結構/龔鵬程 唐人創業小說與道教圖讖傳說/李豐楙 論《杜子春》與《枕中記》的人生態度─從“幻設技巧”的運用談起/梅家玲 唐傳奇與女性主義文學的傾向:兼以紅線為例的意義探討/游志誠 道教謫仙傳說與唐人小說/李豐楙 從唐人小說看唐代士子的人生態度(上下)/方介 唐代胡人識寶藏傳說/王國良 唐代小說中的俠女形象探析/陳葆文 唐人小說中智能老人之探析/康韻梅 《馮燕傳》及其相關系列故事的理解/胡萬川 唐傳奇中的變形故事探析/潘麗珠 回首兩情蕭索,離魂何處飄泊?─試論唐傳奇《步飛煙》/賴芳伶 《鶯鶯傳》之性別解讀:女性身體、欲望與價值秩序/黃暄 比較研究 中西戀愛觀的差異:《鶯鶯傳》與《托洛業勒思和克瑞瑟德》的比較/王德箴 同體異貌─《歐菲奧爵士》與《白猿傳》之比較研究/蘇其康 魚身夢幻/張錯 《定婚店》故事初探/金榮華 綜合探討 從歷史與文學談《長恨歌傳》/羅龍治 《集異記》考証與母題分析/古添洪 延州婦人─鎖骨菩薩故事之研究/胡萬川 《義山離纂》研究/鄭阿財 《枕中記》在唐傳奇中地位的再認定/王夢鷗 唐傳奇《孫恪》故事背景探微/吳宏一 為郎憔悴卻羞郎─論《鶯鶯傳》中的人物造型及元鎮的愛情觀/鍾慧玲 袁郊《甘澤謠》研究/王國良 《離魂記》的虛幻色彩與真實情愛─兼及《龐阿》與《離魂記》之比較/王隆升 敦煌文學研究 台灣敦煌文學研究概述(參見第七卷,略)/鄭阿財 朱鳳玉 總論 敦煌卷子俗寫文字與俗文學次研究/潘重規 詩文及曲子詞 《甘棠集》與“劉鄴傳”研究/吳其煜 巴黎藏敦煌本《白澤精怪圖》及《敦煌二十咏》考述/林聰明 敦煌寫本《秦婦吟》新書/潘重規 敦煌王梵志詩新探/潘重規 敦煌唐人陷蕃詩集殘卷研究/潘重規 《王梵志詩》研究新論/王三慶 敦煌本佛教詩歌《九想觀》探論/鄭阿財 論敦煌曲的社會性/林玫儀 敦煌學在詞學研究上的價值/林玟儀 唐代民間歌謠及敦煌曲子詞之探述/邱燮文 中國第一部“詞的總集”─《敦煌雲謠集》的發現與整理 記別本敦煌曲《別仙子》/金榮華 唐代敦煌曲的時代使命/邱燮文 敦煌歌中《征婦怨》辭析論/王忠林 研究敦煌曲子詞之省思/林玫儀 從敦煌所出《望江南》《定風波》申論曲子詞之實用性/饒宗頤 敦煌曲《斗百草詞》試釋/黃永義 變文 關於變文的題名、結構和淵源/曾永義 敦煌變文新論/潘重規 敦煌講經變文中的“變”─講經變文運用佛經的方法/羅宗濤 《賢愚經》與《》祇園因由記》、《降魔變文》之比較研究/羅宗濤 敦煌變文與儒生解經/潘重規 敦煌變文中詩歌形式之探討/羅宗濤 敦煌押座文後考/潘重規 敦煌講經變文與講史變文之比較研究/羅宗濤 敦煌寫卷《唐太宗入冥記》之撰寫年代及其影響/蕭登福 敦煌本《搜神記》考辨/王國良 敦煌本講經變文“古吟上下”探源/羅宗濤 《敦煌變文集》中的《孝子傳》新探/王三慶 敦煌寫本中最完整的一篇講經變文研究/潘重規 敦煌寫本《孔子項托相問書》新探 《前漢劉家太子傳》情節試探/金榮華 俗講開始時代的再探索/冉雲華 小說 敦煌佛教靈應故事綜倫/鄭阿財 敦煌本《持誦金剛經靈驗功德記》綜論/鄭阿財 試論敦煌寫本P.3910對考察“張騫乘槎”故事之價值/鄭阿財 敦煌寫本道明和尚還魂故事研究/鄭阿財 其他 敦煌文獻中的廣告文學/朱鳳玉 附錄 台灣唐代文學研究論文目錄索引/黃文吉等
唐代文學研究論著集成(第三卷)
作者傅璇琮、羅聯添
分類號C4.3.3 022
出版社三泰出版社
主題
註釋
唐代文學是我國古代文學中最輝煌的一個階段,唐代文學研究也是我國古代文學研究中最富有成就的一個領域。新中國成立以來,唐代文學研究在觀念、方法與範圍上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成果宏豐。而臺灣自1945年光復以來,唐代文學研究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由於歷史的原因,幾十年來兩岸研究人員學術交流來往較少,對研究成果與現狀缺乏全面的瞭解,為避免重複勞動而做到資料共用,從而推動唐代文學研究共同深入發展,由海峽兩岸學者共同編撰的《唐代文學研究論著集成》。《唐代文學研究論著集成》是一套對專業學者、教師、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以及廣大唐代文學愛好者有重大參考價值的書,應讓更多的人知道和瞭解此書的學術意義,讓這樣的好書走向更廣泛的讀者,以發揮出更大的作用。本書記載由大陸部分1981-1990期間的唐代文學研究論著。 八十年代唐代文學研究述論/閻琦 吳筠薦李白說辨疑/郁賢皓 李賀詩歌藝術上的瑕疵/房日晰 李明章 論李白的隱逸/裴斐 論唐代的抒情歌詞─七言絕句/王德宇 李商隱對北宋詩壇的影響/吳調公 如何評價唐代邊塞詩/禹克坤 白居易眨謫江州的前因後果/顧學頡 論李社詩歌的風格與意象/袁行霈 《河岳英靈集》的編集年代和選詩標準/王運熙 楊明 論唐代六言近體詩的形成及其影響/劉繼才 試論杜甫絕句的得失/陳邦炎 李白樂府詩的創造性成就/喬象鐘 唐代歷史轉折明期的李杜及其詩歌/裴斐 略論唐代樂府詩/吳庚舜 李商隱研究; 的一些問題/傳璇琮 略談唐詩高潮中的一些標志/林庚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的被理解和被誤解/程千帆 論韓愈詩/舒蕪 論韓愈的儒學與文學/孫昌武 李白由東魯入京考/葛景春 劉祟德 論唐代寺廟壁畫對韓愈詩歌的影響/陳允吉 李杜交游新考/郁賢皓 韓愈“陽山之眨”析/閻琦 唐代詩歌與小說的關係/王運熙 楊明 傳天籟清音 繪有聲圖畫─論王維詩歌表現自然音響的藝術/陶文鵬 略論賈島在唐詩發展中的地位/胡中行 論唐大歷初至貞元中的文學思想/羅宗強 唐初詩風平議/胡國瑞 唐末詩壇烏瞰/胡國瑞 論李白《憶秦娥》/李漢超 大歷十才子的創作活動探索/儲仲君 李賀詩歌的頹廢主義傾各─一個性和心理對藝術風格影響/張國風 杜甫壯遊踪跡初探/陳貽焮 李商隱與牛李黨爭/李中華 《蜀道難》永是/安旗 略論柳柳州的激憤與憂傷/梁超然 杜甫為郎離團考/陳尚君 唐代的詩僧和僧詩/程裕禎 論孟浩然的詩歌美學觀/陶文鵬 偉應物詩的分期探討/儲仲君 唐詩的任俠精神/鍾元凱 “吳中詩派”與中唐詩歌/趙昌平 一個醒的和八個醉的─杜甫《飲中八仙歌》札記/程千帆 唐代文學思想發展中的幾個理論問題/羅宗強 杜甫夔州詩中所反映的生活悲劇/張宏生 宏觀世界話玉溪─試論李商隱在中國詩歌史上的地位/陳伯海 論劉禹錫詩歌的淵源/吳汝煜 白詩的得失及風格的變化/陳祖美 戰士之歌和軍幕文士之歌─從兩種不同類型之作看盛唐邊塞詩/余恕誠 “長慶體”名義辨說/劉德重 唐代小說與政治/卞孝萱 論初盛唐詩歌革新的基本特徵/葛曉音 試論杜甫七律組詩的連章法/馬承五 從《歡喜國王緣》變文看《長恨歌》故事的構成/陳允吉 唐朝道教與李商隱的愛情詩/鍾來因 揚州詩局是怎樣編校刊刻《全唐詩》的從“唐人七律第一”之爭看文學觀念的演變/周勛初 韓愈《原道》篇新証/蔣凡 白居易領導過樂府運動嗎?/王啟興 論盛唐邊塞詩及其研究中的一些問題/周祖譔 論韓愈散文的結構美/吳小林 溫詞藝術研究─兼論溫偉詞風之差異/袁行霈 邊塞詩之涵義與唐代邊塞詩的繁榮/胡大浚 元稹與永貞革新/吳偉斌 王勃行年辨正/徐俊 唐代僧人詩和唐代佛教世俗化/湯貴仁 李商隱與宋玉─兼論中國文學史上的感傷主義傳統/劉學鍇 《中興間氣集》的選錄標準與中唐前期的詩歌風尚/梁德林 論唐代的古文革新與儒演變的關係/葛曉音 論唐代女詩人審美心理特徵/蘇者聰 杜甫律詩語序研究/夏曉虹 論《秦婦吟》的藝術真實/牖人 論唐代的古題樂府/商偉 辨牛李之爭與士庶之爭之關係/王炎平 試論杜牧的黨派分野/吳在慶 傳統的背叛和詩美的創新─淺論中晚唐險怪詩風的流變及其美學價值/陳友冰 貞長風概/王瑋 盛唐李蕭古文集團及其與中唐韓愈集團的關係/屈光 王昌齡西出琿葉辨─胡大浚 試論大歷詩歌的社會心理特徵─兼論盛中之變/陳順智 李益及其邊塞詩略論/趙伯陶 論唐代小說的演進之跡/程毅中 唐代詩人審美心理研究/吳功正 《上皇西巡南京歌》詩旨考索/薛天緯 王梵志詩論/項楚 元丹丘薦李白人朝說/安旗 試論杜牧與元白的妁案/吳在慶 論戴叔倫詩/蔣寅 中唐苦吟詩人綜論/馬承五 陳子昂新論/劉石 唐代七律詩的幾個主要派別/孫琴安 李商隱詩歌的藝術貢獻與心理分析/蔣凡 論初唐七言古詩/王錫九 唐人意境說幾個問題/黃炳輝 盛唐田園詩的心理依據/林繼中 論韓孟詩派的產生及其詩歌藝術風格/陳新璋 自由精神與理想主義─李白思想新探/葛景春 談王昌齡的《詩格》─一部有爭議的書/傅璇琮 唐詩學史之一瞥/陳伯海 唐代酒令與詞/王小盾 《錦瑟》箋釋述評及悼亡新箋/黃世中 唐代文人的習禪風氣/孫昌武 李商隱詩的語象─符號系統分析─兼論作家靈智活動的物化形式及其文化意義/董乃斌 論杜甫晚期今體詩的特點及其對宋人的影響/莫礪鋒 元稹與長慶元年科試案/吳偉斌 淺論唐代古文運動與新樂府運動的關係/王春庭 關於唐詩分期的幾個問題/吳承學 唐代文人和妓女的交往及其與詩歌的關係/孫菊園 科舉制度與盛唐知識階層的命運/任爽 論偉柳詩風/馬自力 常建晚年隱于秦中辨/張學忠 禪與詩─溫庭筠藝術風格成因新探/劉尊明 論唐代風骨範疇的盛行/汪涌豪 杜審言四題/毛水清 唐代文人社會地位的變遷與文學的發展/尹占華 論王績的田園詩/張明非 論中唐艷情詩的勃興/張明非 談唐詩語言的詩化特徵/王振漢 論唐代咏史詩/楊恩成 從“辭”與“理”及其關係看李賀的詩歌創作/李浩 明人選唐三部曲─從《唐詩品匯》《唐詩選》《唐詩歸》看明人的祟唐文化心態/朱易安 變奏與心源─韓詩大變唐詩的若干剖析/余恕誠 從韓柳歐蘇文看唐宋文的差異/洪本健 論自傳詩人杜甫─兼論中國和西方的自傳詩傳統/謝思煒 七言歌行體制溯源/王從仁 詩的明朗與含蓄─兼論李商隱的《錦瑟》/吳奔星 冷峭:柳宗元審美情趣和悲劇生命的結晶/尚永亮 論唐代無新樂府運動/周明 附錄 大陸唐代文學研究論文目錄索引(1981-1990)/石汝清輯 閻 琦刪定
唐代文學研究論著集成(第二卷)
作者傅璇琮、羅聯添
分類號C4.3.3 021
出版社三泰出版社
主題
註釋
唐代文學是我國古代文學中最輝煌的一個階段,唐代文學研究也是我國古代文學研究中最富有成就的一個領域。新中國成立以來,唐代文學研究在觀念、方法與範圍上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成果宏豐。而臺灣自1945年光復以來,唐代文學研究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由於歷史的原因,幾十年來兩岸研究人員學術交流來往較少,對研究成果與現狀缺乏全面的瞭解,為避免重複勞動而做到資料共用,從而推動唐代文學研究共同深入發展,由海峽兩岸學者共同編撰的《唐代文學研究論著集成》。《唐代文學研究論著集成》是一套對專業學者、教師、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以及廣大唐代文學愛好者有重大參考價值的書,應讓更多的人知道和瞭解此書的學術意義,讓這樣的好書走向更廣泛的讀者,以發揮出更大的作用。本書記載由大陸部分(1949-1980)和港澳部分(1949-2000) 期間的唐代文學研究論著。 大陸部分 劉長卿事跡考辨/傅璇琮 李白詩的韻系/鮑明煒 關於唐詩的分期問題/王氣中 關於王維及其詩歌評價的幾點意見/彭立勛等 李白詩歌與其前代的繼承關係/胡國端 詩歌史上的雙子星座/郭沬若 李白求仙學道與政治活動的錯綜變化─讀李漫筆之二/麥朝樞 關於政治標準及其他─就李嶠與劉禹錫詩的評價和余我同志商榷/易朝志執筆 談杜甫的《洗兵馬》/詹锳 杜詩名篇中幾個詞語的訓釋問題/殷孟倫 袁世碩 李白與民歌/湛偉恩 從杜甫詩文看他中年的思想發展過程/詹锳 目前杜詩研究中存在的問題─評《杜甫詩論》和《杜甫寫典型》/吳代芳 如何評價古代邊塞詩/趙慎修 如何全面評價陳子昂/張一萍 再談清平調答任羅兩先生/俞平伯 李頎行年考/譚優學 李白《清平調》詞三首辨偽/吳企明 崔顥《黃鶴樓》和唐人七律/陳植鍔 略談唐詩的比興/王運熙 釋《河岳英靈集序》論盛唐詩歌/王運熙 論陳子昂/黃天 杜詩“曾閃朱旗北斗殷”解/程千帆 杜詩“烏鬼”“黃魚”考/鍾來茵 王勃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及其藝術成就/聂文郁 漫談唐詩的比興/宛敏灦 唐代以詩賦取士與唐詩繁榮的關係/皇甫烓 孟浩然的生平和他的詩/王達津 略談唐詩的語言/林庚 河北大學中文系討論王維山水詩的問題/光明日報 李白詩歌的現實性及其創作特徵/范寧 孟浩然事止考實─唐詩人事年考之一/譚優學 港澳部分 港澳地區當代文學研究史敘/鄧國光 杜甫與李白/曾克端 論杜甫夔州詩/饒宗頤 話李白/羅慷烈 韓偓詩淺論/鄧中龍 寒山詩的流傳/鐘玲 雜論唐代古文運動/錢穆 韓文本色/蘇文擢 讀柳宗元集/錢穆 詞體之酝酿及其形成/梅應運 《虬髯客傳》考/饒宗頤 連環妙計─略論中國古典詩的時空結構/余光中 唐詩的現代意義/黃維樑 論杜甫前期的詩歌/鄺健行 談許渾詩在詩史中之地位/蘇文擢 也說《錦瑟》/梁錫華 皎然《詩式》“明作用”試釋/徐復觀 司空圖詩論發微/羅思美 國學與韓文/陳耀南 從比較角度看唐代小說特色/潘銘燊 論唐代鏡銘之文學價值及其相關問題/阮廷焯 唐代詩論抉原:孔穎達詩學/鄧國光 “終古立忠義”,《感遇》有遺編”─陳子昂《感遇》三十八首析義/何文匯 一個意象在詩中純熟的程度─自七首詩看李白用“月”的變化/翁文嫻 杜甫《咏懷古蹟五首》分析/陳炳良 劉長卿在唐代七律發展中的地位/鄧仕樑 韓國詩話中論李白的詩新義舉隅評析/鄺健行 明道與為戲─韓愈文心表微/鄧國光 “唐詞”辨正/饒宗頤 《賦譜》與唐賦的演變/陳萬成 壓迫、壓抑與壓制─論《步飛煙》、《霍小玉傳》和《鶯鶯傳》/劉燕萍 附錄一 大陸唐代文學研究論文目錄索引(1949-1980)/陶新民 附錄二 港澳唐代文學研究論文目錄索引(1949-2000)/鄧國光
唐代文學研究論著集成(第八卷-下)
作者傅璇琮、羅聯添
分類號C4.3.3 029
出版社三泰出版社
主題
註釋
唐代文學是我國古代文學中最輝煌的一個階段,唐代文學研究也是我國古代文學研究中最富有成就的一個領域。新中國成立以來,唐代文學研究在觀念、方法與範圍上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成果宏豐。而臺灣自1945年光復以來,唐代文學研究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由於歷史的原因,幾十年來兩岸研究人員學術交流來往較少,對研究成果與現狀缺乏全面的瞭解,為避免重複勞動而做到資料共用,從而推動唐代文學研究共同深入發展,由海峽兩岸學者共同編撰的《唐代文學研究論著集成》。《唐代文學研究論著集成》是一套對專業學者、教師、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以及廣大唐代文學愛好者有重大參考價值的書,應讓更多的人知道和瞭解此書的學術意義,讓這樣的好書走向更廣泛的讀者,以發揮出更大的作用。本書記載由台灣部分1949-2000期間的唐代文學研究論著。 通論 台灣五十年來唐代文學通論綜述(參見第七卷,略)/黃文吉 隋唐五代文學理論的發展與演變/羅聯添 論唐代文學復古的詩文異趨/楊承祖 論唐初官方文學意識的形成─以史官文論為研究對象/陳志信 試論唐代文人二重心理結構的形成與特定/黃惠菁 試論唐宋文人“體”“性”觀/黃惠菁 論唐代士風與文學/台靜農 論唐人上書與行卷/羅聯添 論唐代的文學祟拜與文學社會/龔鵬程 唐代曲江宴游之風尚/宋德熹 唐代文學史兩個問題探討/羅聯添 唐代詩文集的校勘問題/羅聯添 詩歌研究 五十年來台灣唐詩研究述略及其研究路向探討(參見第七卷,略)/楊文雄 “具體性”與唐詩的自然意象/鄭樹森 唐詩中的禪趣/邱燮友 唐詩中的山水/李瑞騰 多彩多姿的中晚唐詩風/李豐楙 初唐詩重探/呂正惠 唐詩中的依蘭裔胡 姬/蘇其康 唐人游仙詩的傳承與創新/李豐楙 唐代女詩人作品中的花/羅宗濤 試論佛家“空”義在中國詩歌中的表現/丁敏 由咏史詩看西昆體與義山體的異同─義論二者在咏史詩發展史上的意義/周益忠 試論唐詩對箋校宋詞之重要性/王偉勇 陳子昂文學及其詩論研究/薛順雄 試論王維詩中的世界/柯慶明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試探王維的內心世界/何寄澎 孟浩然與王維的詩風─以用事觀點論二家五律/簡錦松 李白的野性美/黃永武 李白的釣鰲意識/李正治 超越時代的詩仙─李白《蜀道難》與新詩/黃維梁 李白詩中的女性/包根弟 杜甫對唐代詩人的影響/胡傳安 論杜甫七律之演進及其承先啟後之成就/葉嘉瑩 杜詩拗格之研究/陳文樺 杜甫變體七絕的特色/張夢機 杜甫政治生涯的新探討─東川奔走真相的解釋/楊承祖 杜詩用事後人誤為史實例/楊承祖 萬里悲秋常做客─析杜甫七律壓卷作《登高》/沈謙 論杜甫《戲為六絕句》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的理論意義/蔡英俊 透視李賀詩中的鬼神世界/黃永武 試論白樂天《金針詩格》/王夢鷗 李商隱的遠隔心態/黃永武 論象徵批評與司空詩品的批評方法/吳彩娥 李白《蜀道難》寓意探討/羅聯添 宋代李白詩的流波與影響/楊文雄 杜甫/汪中 駁郭沬若對杜詩的曲解/張夢機 杜詩為詩史說析評/楊松年 春的悅豫和秋的陰沉─試用佛萊“基型論”觀點束杜甫《客至》與《登高》/黃維梁 試論孟郊之樂府詩/李建昆 白居易詩評論的分析/羅聯添 曹唐《小遊仙詩》的神仙世界初探/ 李豐楙 四杰三李之夢/羅宗濤 王昌齡的意境論/黃景進 李白的俠客形象/王國瓔 試論司空圖《詩品》的意象批評/廖棟梁 龍沉─李白登基秘典:《夢游天姥吟留別》新詮/曾珍珍 宇宙視域的探尋:李白、梵樂希、里爾克/蘇其康 由李白詩歌詮釋史看詩的現實性與超越性/龔鵬程 杜詩“沉郁頓挫”新解/蕭麗華 不斷成長的詩人─杜甫詩歌藝的特質/呂正惠 思想史中的杜甫/陳弱水 為李白、杜甫造像─論余光中與唐詩/黃維梁 《長恨歌》對《長恨歌傳》與《源氏物語》(《桐壺》)的影響/林文月 白居易與佛道關係重探 白居易《長恨歌》、《琵琶行》分析/顏元叔 元和新樂府運動及其政治意義/呂正惠 《長恨歌》與《長恨歌傳》“共同機構”問題及其主題探討 象牙塔到白玉樓/余光中 韓孟詩人集團之詩歌唱和研究/李建昆 李賀詩歷代評論之分析/歐麗娟 李商隱興彿教/龔鵬程 陳子昂評價問題析論/亓婷婷 由宗炳論山水畫之“暢神”談司空圖《詩品》的評鑒特色/鄭毓瑜 偉庄《秦婦吟》與唐宋詩風之嬗變─以敘事、咏史’破體為例/張高評 論唐代“集體意識詩用”的社會文化行為現象─建構“中國詩用學”初論/顏昆陽 散文辭賦研究 台灣地區唐代散文與辭賦研究概況(參見第七卷,略)/王基倫 散文研究 雜論唐代古文運動/錢穆 唐宋古文運動中的文統觀/何寄澎 唐宋八大家及其散文藝術/王更生 唐代古文家與佛教之關係/何寄澎 唐代古文運動的史學思想─以先驅古文家為中心/陳登武 論碑傳文傳奇文/台靜農 唐代贈序初探/梅家玲 唐代古文家寓言之發展及其體類/顏瑞芳 唐宋擬人傳體寓言探究/顏瑞芳 《滕王閣序》的兩個問題/屈萬里 劉知幾的實錄言語觀/庄萬壽 《史通》的歷史語言觀及其限制/彭雅玲 李華江南服官考/楊承祖 唐明皇《青城山敕》與《南岳告文》/台靜農 杜甫《代閬州王使君進論巴蜀安危表》對嚴武規謀再鎮劍南的作用/楊承祖 宋刻韓柳文集/潘美月 從韓柳文論唐代古文運動的美學意義/柯慶明 論韓柳傳記文的產生因素─兼談唐代古文與唐傳奇的關係/趙殷尚 從《平準西碑》看韓愈古文/葉慶炳 韓文校注辨証節錄/許景重 韓愈古文論/李金城 古今誹韓案考辨/鄭騫 “稀”望─試論韓愈《畫記》/陳傳興 宋儒對韓愈《原道篇》的批評及其對後世之影響/葉國良 韓愈《吊武侍御所畫佛文》的幾個問題/柯萬成 論韓愈古文幾個問題/羅聯添 論韓愈《平准西碑》/羅聯添 銘幽─論韓愈死亡書/陳傳興 載道之外─試由《毛穎傳》探討韓愈另一種文學性格/許麗芳 鄭子瑜《唐宋八大家古文修辭偶疏舉要》所舉韓愈文之商榷/以立意為主/陳素素 韓愈《祭柳子厚文》內容探析/柯萬成 鄭子瑜修訂韓文之商榷─以篇章修辭為主/陳素素 以“臣道”觀點論韓愈《祭鰐魚文》之思想淵源/柯萬成 張藉《上韓昌黎書》的幾個問題/羅聯添 讀柳宗元集/錢穆 從“為之”說到《始得西山宴游記》里的“為之文以志”/許世瑛 柳子厚黨事之剖析/王泳 從《答偉中立論師道書》看柳宗元的為文理論/何沛雄 柳宗元的性情與寂寞/吳炎涂 柳宗元二篇山水記分析/羅聯添 論柳宗元的《永州游記》/鄭良樹 柳宗元文集版本考/任莉莉 柳子厚《永州八記》較析/王令樾 柳宗元之史觀與史筆析論/曹淑娟 柳宗元與中唐儒家復興/陳弱水 游移于通脫與抒憤之間─論柳宗元的山水文學/陳志信 柳宗元與《國語》/鄭良樹 《春秋》與柳文表現風格之關係析論/王基倫 柳宗元之史學貢獻/袁本秀 論劉禹錫的詩文/張肖梅 李翱研究/羅聯添 皇甫湜《韓文公墓志銘》/童壽 試論《唐文粹》之編纂、體例及其古文類作品/衣若芬 辭賦研究 從漢到唐貴游活動的轉型與睡體繳化之考察/簡宗梧 唐文辭賦化之考察/簡宗梧 試論唐賦之發展及其特定/簡宗梧 唐代進士科試詩賦的開始及其相關問題/羅聯添 再談唐人以詩賦取士嗎?─兼論“詩賦”在唐代進士科考中的地位/簡恩定 論唐賦的兩極評價/陳美朱 中晚唐賦體創作趨向新議/王基倫 晚唐舉業與詩賦格樣/王夢鷗 試探晚唐的咏史賦作─以述覆亡史事之作品為例/陽平南 《偉弦》《慎所好》二賦非劉知幾所作辨/洪業 李白古賦中的神話運用/傳錫壬 李白樂府、歌行的詩賦融合/許東海 韓柳賦之比較/胡楚生 論韓柳對揚雄賊賦的因革/王基倫 韓愈騷賦語法探究/陳素素 柳宗元咏物賦研究/蔡妙真 唐五代詞研究 台灣五十年來唐五代詞研究綜述(參見第七卷,略)/黃文吉 詞曲的特質/鄭騫 唐五代詞的發展趨勢/陳弦治 唐五代幾位關鍵性的詞家/陳弦治 從《人間詞話》看溫、偉、馮、李四家詞的風格─兼論晚唐五代的時期詞在意境方面的拓展/葉嘉瑩 “漁父”在唐宋詞的意義/黃文吉 詞體興起的因素/王熙元 從“選詞以配樂”與“由樂以定詞”看詞的形成/台靜農 詞體起源的多元性/張夢機 隋唐燕樂對詞體形成的影響/張夢機 唐宋曲子漸興于隋說/徐信義 唱和與詞體的興衰/黃文吉 《菩薩蠻》及其相關之詢問題(上中下)/張琬 《菩薩蠻》的創調與流傳/邱燮友 李白《菩薩蠻》探述/邱燮友 李白─百代詞曲之祖?/廖美玉 《楊柳枝》詞調析論/沈冬 以唐五代小令為例試述詞律之形成/王偉勇 《花間集》中的非情詞/張以仁 論詞學中之困惑與《花間》詞之女性敘寫及其影響(上下)/葉嘉瑩 談《花間集》中的“月”與“柳”/包根弟 論《花間集》詞的格律現象/徐信義 《尊前集》考/劉少雄 《花間》十八家詞研析/陳慶煌 溫庭筠詞概說/葉嘉瑩 溫飛卿詞舊說商榷/張以仁 溫庭筠與詞調的成立/賴橋本 溫庭筠詞的格律/徐信義 溫庭筠詩詞比較研究/羅宗濤 論李商隱詩、溫庭筠詞中“閨怨”作品的意義及其與“香草美人”傳統的關係/呂正惠 溫庭筠詞中的女性稱謂詞彙/張以仁 男性情色幻想的美典─溫庭筠詞的女性再現/張淑香 溫飛卿《菩薩蠻》詞張惠言說試疏/張以仁 溫庭筠《菩薩蠻》詞的聯章性/張以仁 溫庭筠《菩薩蠻》十四首的篇章結構/吳宏一 試從文類的觀點看溫庭筠詞的聯章性/洪華穗 試論溫庭筠的一首《荷葉壞》詞/張以仁 溫庭筠、偉庄與詞的創始/鄭騫 《花間》詞人溫庭筠與偉庄/耿湘沅 朝向詞藝傳統的建立─論溫庭筠與偉庄的詞/孫康宣著 李奭學譯 試釋皇甫松《夢江南》之一/張以仁 試論皇甫松的兩首《浪淘沙》/張以仁 《花間》詞人薛昭蘊/張以仁 試論孫光宪的四首《楊柳枝 》/張以仁 試南唐中主李璟詞/葉嘉瑩 李煜/庄嚴 論李煜詞的精神內涵及開拓表現/黃雅莉 李煜與小令的全盛期/孫康宣著 李奭學譯 論馮延巳詞/鄭騫 小說研究 台灣地區唐代小說研究概況(參見第七卷,略)/王國良 概說 論《雲麓漫鈔》所述傳奇與行卷之關係/馮承基 唐人小說概述/王夢鷗 唐人小說中的實事與幻設(上中下)/馬幼垣 唐人小說的辭賦風貌─以《牛肅女》及《游仙窟》為中心的討論/高桂惠 試探唐傳奇小說中的詩歌/楊日出 唐代傳奇名稱問題辨析/王小琳 唐代文人的小說觀─以唐代小說序言為考察範圍/吳碧貞 對陳寅格先生有關唐代小說幾點意見之探討/劉恒與 考証、校注 《劉賓客嘉話錄》校補及考証/羅聯添 《古鏡記》著成之時代及其相關問題/馮承基 《新唐書‧列女傳》─謝小娥故事質疑/王夢鷗 文學批評、翻譯與考證─兼以《枕中記》中一事為討論之例/馬幼垣 柳毅傳書故事之考察/王夢鷗 讀沈既濟《枕中記》補考/王夢鷗 《原化記》“吳堪”故事源流考釋/謝明勛 鑒賞評析 唐傳奇的結構分析─以契約定位的結構主義的應用/古添洪 《枕中記》的結構妙析/黃景進 《李娃傳》的寫作技巧/葉慶炳 《虬髯客傳》及其肌理結構探析/許建昆 敘述話語與意識建構─唐人小說《尼妙寂》《謝小娥》的一種解讀/鄧靜蓓 專題研究 張生的抉擇─談唐人小說里的功利色彩/黃碧端 唐人小說中的悲劇情感/廖玉蕙 《虬髯客傳》與唐之創業傳說/王夢鷗 唐傳奇的意志世界/樂蘅軍 唐傳奇的性情與結構/龔鵬程 唐人創業小說與道教圖讖傳說/李豐楙 論《杜子春》與《枕中記》的人生態度─從“幻設技巧”的運用談起/梅家玲 唐傳奇與女性主義文學的傾向:兼以紅線為例的意義探討/游志誠 道教謫仙傳說與唐人小說/李豐楙 從唐人小說看唐代士子的人生態度(上下)/方介 唐代胡人識寶藏傳說/王國良 唐代小說中的俠女形象探析/陳葆文 唐人小說中智能老人之探析/康韻梅 《馮燕傳》及其相關系列故事的理解/胡萬川 唐傳奇中的變形故事探析/潘麗珠 回首兩情蕭索,離魂何處飄泊?─試論唐傳奇《步飛煙》/賴芳伶 《鶯鶯傳》之性別解讀:女性身體、欲望與價值秩序/黃暄 比較研究 中西戀愛觀的差異:《鶯鶯傳》與《托洛業勒思和克瑞瑟德》的比較/王德箴 同體異貌─《歐菲奧爵士》與《白猿傳》之比較研究/蘇其康 魚身夢幻/張錯 《定婚店》故事初探/金榮華 綜合探討 從歷史與文學談《長恨歌傳》/羅龍治 《集異記》考証與母題分析/古添洪 延州婦人─鎖骨菩薩故事之研究/胡萬川 《義山離纂》研究/鄭阿財 《枕中記》在唐傳奇中地位的再認定/王夢鷗 唐傳奇《孫恪》故事背景探微/吳宏一 為郎憔悴卻羞郎─論《鶯鶯傳》中的人物造型及元鎮的愛情觀/鍾慧玲 袁郊《甘澤謠》研究/王國良 《離魂記》的虛幻色彩與真實情愛─兼及《龐阿》與《離魂記》之比較/王隆升 敦煌文學研究 台灣敦煌文學研究概述(參見第七卷,略)/鄭阿財 朱鳳玉 總論 敦煌卷子俗寫文字與俗文學次研究/潘重規 詩文及曲子詞 《甘棠集》與“劉鄴傳”研究/吳其煜 巴黎藏敦煌本《白澤精怪圖》及《敦煌二十咏》考述/林聰明 敦煌寫本《秦婦吟》新書/潘重規 敦煌王梵志詩新探/潘重規 敦煌唐人陷蕃詩集殘卷研究/潘重規 《王梵志詩》研究新論/王三慶 敦煌本佛教詩歌《九想觀》探論/鄭阿財 論敦煌曲的社會性/林玫儀 敦煌學在詞學研究上的價值/林玟儀 唐代民間歌謠及敦煌曲子詞之探述/邱燮文 中國第一部“詞的總集”─《敦煌雲謠集》的發現與整理 記別本敦煌曲《別仙子》/金榮華 唐代敦煌曲的時代使命/邱燮文 敦煌歌中《征婦怨》辭析論/王忠林 研究敦煌曲子詞之省思/林玫儀 從敦煌所出《望江南》《定風波》申論曲子詞之實用性/饒宗頤 敦煌曲《斗百草詞》試釋/黃永義 變文 關於變文的題名、結構和淵源/曾永義 敦煌變文新論/潘重規 敦煌講經變文中的“變”─講經變文運用佛經的方法/羅宗濤 《賢愚經》與《》祇園因由記》、《降魔變文》之比較研究/羅宗濤 敦煌變文與儒生解經/潘重規 敦煌變文中詩歌形式之探討/羅宗濤 敦煌押座文後考/潘重規 敦煌講經變文與講史變文之比較研究/羅宗濤 敦煌寫卷《唐太宗入冥記》之撰寫年代及其影響/蕭登福 敦煌本《搜神記》考辨/王國良 敦煌本講經變文“古吟上下”探源/羅宗濤 《敦煌變文集》中的《孝子傳》新探/王三慶 敦煌寫本中最完整的一篇講經變文研究/潘重規 敦煌寫本《孔子項托相問書》新探 《前漢劉家太子傳》情節試探/金榮華 俗講開始時代的再探索/冉雲華 小說 敦煌佛教靈應故事綜倫/鄭阿財 敦煌本《持誦金剛經靈驗功德記》綜論/鄭阿財 試論敦煌寫本P.3910對考察“張騫乘槎”故事之價值/鄭阿財 敦煌寫本道明和尚還魂故事研究/鄭阿財 其他 敦煌文獻中的廣告文學/朱鳳玉 附錄 台灣唐代文學研究論文目錄索引/黃文吉等
唐代文學研究論著集成(第八卷-下)
作者傅璇琮、羅聯添
分類號C4.3.3 029
出版社三泰出版社
主題
註釋
唐代文學是我國古代文學中最輝煌的一個階段,唐代文學研究也是我國古代文學研究中最富有成就的一個領域。新中國成立以來,唐代文學研究在觀念、方法與範圍上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成果宏豐。而臺灣自1945年光復以來,唐代文學研究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由於歷史的原因,幾十年來兩岸研究人員學術交流來往較少,對研究成果與現狀缺乏全面的瞭解,為避免重複勞動而做到資料共用,從而推動唐代文學研究共同深入發展,由海峽兩岸學者共同編撰的《唐代文學研究論著集成》。《唐代文學研究論著集成》是一套對專業學者、教師、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以及廣大唐代文學愛好者有重大參考價值的書,應讓更多的人知道和瞭解此書的學術意義,讓這樣的好書走向更廣泛的讀者,以發揮出更大的作用。本書記載由台灣部分1949-2000期間的唐代文學研究論著。 通論 台灣五十年來唐代文學通論綜述(參見第七卷,略)/黃文吉 隋唐五代文學理論的發展與演變/羅聯添 論唐代文學復古的詩文異趨/楊承祖 論唐初官方文學意識的形成─以史官文論為研究對象/陳志信 試論唐代文人二重心理結構的形成與特定/黃惠菁 試論唐宋文人“體”“性”觀/黃惠菁 論唐代士風與文學/台靜農 論唐人上書與行卷/羅聯添 論唐代的文學祟拜與文學社會/龔鵬程 唐代曲江宴游之風尚/宋德熹 唐代文學史兩個問題探討/羅聯添 唐代詩文集的校勘問題/羅聯添 詩歌研究 五十年來台灣唐詩研究述略及其研究路向探討(參見第七卷,略)/楊文雄 “具體性”與唐詩的自然意象/鄭樹森 唐詩中的禪趣/邱燮友 唐詩中的山水/李瑞騰 多彩多姿的中晚唐詩風/李豐楙 初唐詩重探/呂正惠 唐詩中的依蘭裔胡 姬/蘇其康 唐人游仙詩的傳承與創新/李豐楙 唐代女詩人作品中的花/羅宗濤 試論佛家“空”義在中國詩歌中的表現/丁敏 由咏史詩看西昆體與義山體的異同─義論二者在咏史詩發展史上的意義/周益忠 試論唐詩對箋校宋詞之重要性/王偉勇 陳子昂文學及其詩論研究/薛順雄 試論王維詩中的世界/柯慶明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試探王維的內心世界/何寄澎 孟浩然與王維的詩風─以用事觀點論二家五律/簡錦松 李白的野性美/黃永武 李白的釣鰲意識/李正治 超越時代的詩仙─李白《蜀道難》與新詩/黃維梁 李白詩中的女性/包根弟 杜甫對唐代詩人的影響/胡傳安 論杜甫七律之演進及其承先啟後之成就/葉嘉瑩 杜詩拗格之研究/陳文樺 杜甫變體七絕的特色/張夢機 杜甫政治生涯的新探討─東川奔走真相的解釋/楊承祖 杜詩用事後人誤為史實例/楊承祖 萬里悲秋常做客─析杜甫七律壓卷作《登高》/沈謙 論杜甫《戲為六絕句》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的理論意義/蔡英俊 透視李賀詩中的鬼神世界/黃永武 試論白樂天《金針詩格》/王夢鷗 李商隱的遠隔心態/黃永武 論象徵批評與司空詩品的批評方法/吳彩娥 李白《蜀道難》寓意探討/羅聯添 宋代李白詩的流波與影響/楊文雄 杜甫/汪中 駁郭沬若對杜詩的曲解/張夢機 杜詩為詩史說析評/楊松年 春的悅豫和秋的陰沉─試用佛萊“基型論”觀點束杜甫《客至》與《登高》/黃維梁 試論孟郊之樂府詩/李建昆 白居易詩評論的分析/羅聯添 曹唐《小遊仙詩》的神仙世界初探/ 李豐楙 四杰三李之夢/羅宗濤 王昌齡的意境論/黃景進 李白的俠客形象/王國瓔 試論司空圖《詩品》的意象批評/廖棟梁 龍沉─李白登基秘典:《夢游天姥吟留別》新詮/曾珍珍 宇宙視域的探尋:李白、梵樂希、里爾克/蘇其康 由李白詩歌詮釋史看詩的現實性與超越性/龔鵬程 杜詩“沉郁頓挫”新解/蕭麗華 不斷成長的詩人─杜甫詩歌藝的特質/呂正惠 思想史中的杜甫/陳弱水 為李白、杜甫造像─論余光中與唐詩/黃維梁 《長恨歌》對《長恨歌傳》與《源氏物語》(《桐壺》)的影響/林文月 白居易與佛道關係重探 白居易《長恨歌》、《琵琶行》分析/顏元叔 元和新樂府運動及其政治意義/呂正惠 《長恨歌》與《長恨歌傳》“共同機構”問題及其主題探討 象牙塔到白玉樓/余光中 韓孟詩人集團之詩歌唱和研究/李建昆 李賀詩歷代評論之分析/歐麗娟 李商隱興彿教/龔鵬程 陳子昂評價問題析論/亓婷婷 由宗炳論山水畫之“暢神”談司空圖《詩品》的評鑒特色/鄭毓瑜 偉庄《秦婦吟》與唐宋詩風之嬗變─以敘事、咏史’破體為例/張高評 論唐代“集體意識詩用”的社會文化行為現象─建構“中國詩用學”初論/顏昆陽 散文辭賦研究 台灣地區唐代散文與辭賦研究概況(參見第七卷,略)/王基倫 散文研究 雜論唐代古文運動/錢穆 唐宋古文運動中的文統觀/何寄澎 唐宋八大家及其散文藝術/王更生 唐代古文家與佛教之關係/何寄澎 唐代古文運動的史學思想─以先驅古文家為中心/陳登武 論碑傳文傳奇文/台靜農 唐代贈序初探/梅家玲 唐代古文家寓言之發展及其體類/顏瑞芳 唐宋擬人傳體寓言探究/顏瑞芳 《滕王閣序》的兩個問題/屈萬里 劉知幾的實錄言語觀/庄萬壽 《史通》的歷史語言觀及其限制/彭雅玲 李華江南服官考/楊承祖 唐明皇《青城山敕》與《南岳告文》/台靜農 杜甫《代閬州王使君進論巴蜀安危表》對嚴武規謀再鎮劍南的作用/楊承祖 宋刻韓柳文集/潘美月 從韓柳文論唐代古文運動的美學意義/柯慶明 論韓柳傳記文的產生因素─兼談唐代古文與唐傳奇的關係/趙殷尚 從《平準西碑》看韓愈古文/葉慶炳 韓文校注辨証節錄/許景重 韓愈古文論/李金城 古今誹韓案考辨/鄭騫 “稀”望─試論韓愈《畫記》/陳傳興 宋儒對韓愈《原道篇》的批評及其對後世之影響/葉國良 韓愈《吊武侍御所畫佛文》的幾個問題/柯萬成 論韓愈古文幾個問題/羅聯添 論韓愈《平准西碑》/羅聯添 銘幽─論韓愈死亡書/陳傳興 載道之外─試由《毛穎傳》探討韓愈另一種文學性格/許麗芳 鄭子瑜《唐宋八大家古文修辭偶疏舉要》所舉韓愈文之商榷/以立意為主/陳素素 韓愈《祭柳子厚文》內容探析/柯萬成 鄭子瑜修訂韓文之商榷─以篇章修辭為主/陳素素 以“臣道”觀點論韓愈《祭鰐魚文》之思想淵源/柯萬成 張藉《上韓昌黎書》的幾個問題/羅聯添 讀柳宗元集/錢穆 從“為之”說到《始得西山宴游記》里的“為之文以志”/許世瑛 柳子厚黨事之剖析/王泳 從《答偉中立論師道書》看柳宗元的為文理論/何沛雄 柳宗元的性情與寂寞/吳炎涂 柳宗元二篇山水記分析/羅聯添 論柳宗元的《永州游記》/鄭良樹 柳宗元文集版本考/任莉莉 柳子厚《永州八記》較析/王令樾 柳宗元之史觀與史筆析論/曹淑娟 柳宗元與中唐儒家復興/陳弱水 游移于通脫與抒憤之間─論柳宗元的山水文學/陳志信 柳宗元與《國語》/鄭良樹 《春秋》與柳文表現風格之關係析論/王基倫 柳宗元之史學貢獻/袁本秀 論劉禹錫的詩文/張肖梅 李翱研究/羅聯添 皇甫湜《韓文公墓志銘》/童壽 試論《唐文粹》之編纂、體例及其古文類作品/衣若芬 辭賦研究 從漢到唐貴游活動的轉型與睡體繳化之考察/簡宗梧 唐文辭賦化之考察/簡宗梧 試論唐賦之發展及其特定/簡宗梧 唐代進士科試詩賦的開始及其相關問題/羅聯添 再談唐人以詩賦取士嗎?─兼論“詩賦”在唐代進士科考中的地位/簡恩定 論唐賦的兩極評價/陳美朱 中晚唐賦體創作趨向新議/王基倫 晚唐舉業與詩賦格樣/王夢鷗 試探晚唐的咏史賦作─以述覆亡史事之作品為例/陽平南 《偉弦》《慎所好》二賦非劉知幾所作辨/洪業 李白古賦中的神話運用/傳錫壬 李白樂府、歌行的詩賦融合/許東海 韓柳賦之比較/胡楚生 論韓柳對揚雄賊賦的因革/王基倫 韓愈騷賦語法探究/陳素素 柳宗元咏物賦研究/蔡妙真 唐五代詞研究 台灣五十年來唐五代詞研究綜述(參見第七卷,略)/黃文吉 詞曲的特質/鄭騫 唐五代詞的發展趨勢/陳弦治 唐五代幾位關鍵性的詞家/陳弦治 從《人間詞話》看溫、偉、馮、李四家詞的風格─兼論晚唐五代的時期詞在意境方面的拓展/葉嘉瑩 “漁父”在唐宋詞的意義/黃文吉 詞體興起的因素/王熙元 從“選詞以配樂”與“由樂以定詞”看詞的形成/台靜農 詞體起源的多元性/張夢機 隋唐燕樂對詞體形成的影響/張夢機 唐宋曲子漸興于隋說/徐信義 唱和與詞體的興衰/黃文吉 《菩薩蠻》及其相關之詢問題(上中下)/張琬 《菩薩蠻》的創調與流傳/邱燮友 李白《菩薩蠻》探述/邱燮友 李白─百代詞曲之祖?/廖美玉 《楊柳枝》詞調析論/沈冬 以唐五代小令為例試述詞律之形成/王偉勇 《花間集》中的非情詞/張以仁 論詞學中之困惑與《花間》詞之女性敘寫及其影響(上下)/葉嘉瑩 談《花間集》中的“月”與“柳”/包根弟 論《花間集》詞的格律現象/徐信義 《尊前集》考/劉少雄 《花間》十八家詞研析/陳慶煌 溫庭筠詞概說/葉嘉瑩 溫飛卿詞舊說商榷/張以仁 溫庭筠與詞調的成立/賴橋本 溫庭筠詞的格律/徐信義 溫庭筠詩詞比較研究/羅宗濤 論李商隱詩、溫庭筠詞中“閨怨”作品的意義及其與“香草美人”傳統的關係/呂正惠 溫庭筠詞中的女性稱謂詞彙/張以仁 男性情色幻想的美典─溫庭筠詞的女性再現/張淑香 溫飛卿《菩薩蠻》詞張惠言說試疏/張以仁 溫庭筠《菩薩蠻》詞的聯章性/張以仁 溫庭筠《菩薩蠻》十四首的篇章結構/吳宏一 試從文類的觀點看溫庭筠詞的聯章性/洪華穗 試論溫庭筠的一首《荷葉壞》詞/張以仁 溫庭筠、偉庄與詞的創始/鄭騫 《花間》詞人溫庭筠與偉庄/耿湘沅 朝向詞藝傳統的建立─論溫庭筠與偉庄的詞/孫康宣著 李奭學譯 試釋皇甫松《夢江南》之一/張以仁 試論皇甫松的兩首《浪淘沙》/張以仁 《花間》詞人薛昭蘊/張以仁 試論孫光宪的四首《楊柳枝 》/張以仁 試南唐中主李璟詞/葉嘉瑩 李煜/庄嚴 論李煜詞的精神內涵及開拓表現/黃雅莉 李煜與小令的全盛期/孫康宣著 李奭學譯 論馮延巳詞/鄭騫 小說研究 台灣地區唐代小說研究概況(參見第七卷,略)/王國良 概說 論《雲麓漫鈔》所述傳奇與行卷之關係/馮承基 唐人小說概述/王夢鷗 唐人小說中的實事與幻設(上中下)/馬幼垣 唐人小說的辭賦風貌─以《牛肅女》及《游仙窟》為中心的討論/高桂惠 試探唐傳奇小說中的詩歌/楊日出 唐代傳奇名稱問題辨析/王小琳 唐代文人的小說觀─以唐代小說序言為考察範圍/吳碧貞 對陳寅格先生有關唐代小說幾點意見之探討/劉恒與 考証、校注 《劉賓客嘉話錄》校補及考証/羅聯添 《古鏡記》著成之時代及其相關問題/馮承基 《新唐書‧列女傳》─謝小娥故事質疑/王夢鷗 文學批評、翻譯與考證─兼以《枕中記》中一事為討論之例/馬幼垣 柳毅傳書故事之考察/王夢鷗 讀沈既濟《枕中記》補考/王夢鷗 《原化記》“吳堪”故事源流考釋/謝明勛 鑒賞評析 唐傳奇的結構分析─以契約定位的結構主義的應用/古添洪 《枕中記》的結構妙析/黃景進 《李娃傳》的寫作技巧/葉慶炳 《虬髯客傳》及其肌理結構探析/許建昆 敘述話語與意識建構─唐人小說《尼妙寂》《謝小娥》的一種解讀/鄧靜蓓 專題研究 張生的抉擇─談唐人小說里的功利色彩/黃碧端 唐人小說中的悲劇情感/廖玉蕙 《虬髯客傳》與唐之創業傳說/王夢鷗 唐傳奇的意志世界/樂蘅軍 唐傳奇的性情與結構/龔鵬程 唐人創業小說與道教圖讖傳說/李豐楙 論《杜子春》與《枕中記》的人生態度─從“幻設技巧”的運用談起/梅家玲 唐傳奇與女性主義文學的傾向:兼以紅線為例的意義探討/游志誠 道教謫仙傳說與唐人小說/李豐楙 從唐人小說看唐代士子的人生態度(上下)/方介 唐代胡人識寶藏傳說/王國良 唐代小說中的俠女形象探析/陳葆文 唐人小說中智能老人之探析/康韻梅 《馮燕傳》及其相關系列故事的理解/胡萬川 唐傳奇中的變形故事探析/潘麗珠 回首兩情蕭索,離魂何處飄泊?─試論唐傳奇《步飛煙》/賴芳伶 《鶯鶯傳》之性別解讀:女性身體、欲望與價值秩序/黃暄 比較研究 中西戀愛觀的差異:《鶯鶯傳》與《托洛業勒思和克瑞瑟德》的比較/王德箴 同體異貌─《歐菲奧爵士》與《白猿傳》之比較研究/蘇其康 魚身夢幻/張錯 《定婚店》故事初探/金榮華 綜合探討 從歷史與文學談《長恨歌傳》/羅龍治 《集異記》考証與母題分析/古添洪 延州婦人─鎖骨菩薩故事之研究/胡萬川 《義山離纂》研究/鄭阿財 《枕中記》在唐傳奇中地位的再認定/王夢鷗 唐傳奇《孫恪》故事背景探微/吳宏一 為郎憔悴卻羞郎─論《鶯鶯傳》中的人物造型及元鎮的愛情觀/鍾慧玲 袁郊《甘澤謠》研究/王國良 《離魂記》的虛幻色彩與真實情愛─兼及《龐阿》與《離魂記》之比較/王隆升 敦煌文學研究 台灣敦煌文學研究概述(參見第七卷,略)/鄭阿財 朱鳳玉 總論 敦煌卷子俗寫文字與俗文學次研究/潘重規 詩文及曲子詞 《甘棠集》與“劉鄴傳”研究/吳其煜 巴黎藏敦煌本《白澤精怪圖》及《敦煌二十咏》考述/林聰明 敦煌寫本《秦婦吟》新書/潘重規 敦煌王梵志詩新探/潘重規 敦煌唐人陷蕃詩集殘卷研究/潘重規 《王梵志詩》研究新論/王三慶 敦煌本佛教詩歌《九想觀》探論/鄭阿財 論敦煌曲的社會性/林玫儀 敦煌學在詞學研究上的價值/林玟儀 唐代民間歌謠及敦煌曲子詞之探述/邱燮文 中國第一部“詞的總集”─《敦煌雲謠集》的發現與整理 記別本敦煌曲《別仙子》/金榮華 唐代敦煌曲的時代使命/邱燮文 敦煌歌中《征婦怨》辭析論/王忠林 研究敦煌曲子詞之省思/林玫儀 從敦煌所出《望江南》《定風波》申論曲子詞之實用性/饒宗頤 敦煌曲《斗百草詞》試釋/黃永義 變文 關於變文的題名、結構和淵源/曾永義 敦煌變文新論/潘重規 敦煌講經變文中的“變”─講經變文運用佛經的方法/羅宗濤 《賢愚經》與《》祇園因由記》、《降魔變文》之比較研究/羅宗濤 敦煌變文與儒生解經/潘重規 敦煌變文中詩歌形式之探討/羅宗濤 敦煌押座文後考/潘重規 敦煌講經變文與講史變文之比較研究/羅宗濤 敦煌寫卷《唐太宗入冥記》之撰寫年代及其影響/蕭登福 敦煌本《搜神記》考辨/王國良 敦煌本講經變文“古吟上下”探源/羅宗濤 《敦煌變文集》中的《孝子傳》新探/王三慶 敦煌寫本中最完整的一篇講經變文研究/潘重規 敦煌寫本《孔子項托相問書》新探 《前漢劉家太子傳》情節試探/金榮華 俗講開始時代的再探索/冉雲華 小說 敦煌佛教靈應故事綜倫/鄭阿財 敦煌本《持誦金剛經靈驗功德記》綜論/鄭阿財 試論敦煌寫本P.3910對考察“張騫乘槎”故事之價值/鄭阿財 敦煌寫本道明和尚還魂故事研究/鄭阿財 其他 敦煌文獻中的廣告文學/朱鳳玉 附錄 台灣唐代文學研究論文目錄索引/黃文吉等
唐代文學研究論著集成(第八卷-上)
作者傅璇琮、羅聯添
分類號C4.3.3 028
出版社三泰出版社
主題
註釋
唐代文學是我國古代文學中最輝煌的一個階段,唐代文學研究也是我國古代文學研究中最富有成就的一個領域。新中國成立以來,唐代文學研究在觀念、方法與範圍上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成果宏豐。而臺灣自1945年光復以來,唐代文學研究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由於歷史的原因,幾十年來兩岸研究人員學術交流來往較少,對研究成果與現狀缺乏全面的瞭解,為避免重複勞動而做到資料共用,從而推動唐代文學研究共同深入發展,由海峽兩岸學者共同編撰的《唐代文學研究論著集成》。《唐代文學研究論著集成》是一套對專業學者、教師、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以及廣大唐代文學愛好者有重大參考價值的書,應讓更多的人知道和瞭解此書的學術意義,讓這樣的好書走向更廣泛的讀者,以發揮出更大的作用。本書記載由台灣部分1949-2000期間的唐代文學研究論著。 通論 台灣五十年來唐代文學通論綜述(參見第七卷,略)/黃文吉 隋唐五代文學理論的發展與演變/羅聯添 論唐代文學復古的詩文異趨/楊承祖 論唐初官方文學意識的形成─以史官文論為研究對象/陳志信 試論唐代文人二重心理結構的形成與特定/黃惠菁 試論唐宋文人“體”“性”觀/黃惠菁 論唐代士風與文學/台靜農 論唐人上書與行卷/羅聯添 論唐代的文學祟拜與文學社會/龔鵬程 唐代曲江宴游之風尚/宋德熹 唐代文學史兩個問題探討/羅聯添 唐代詩文集的校勘問題/羅聯添 詩歌研究 五十年來台灣唐詩研究述略及其研究路向探討(參見第七卷,略)/楊文雄 “具體性”與唐詩的自然意象/鄭樹森 唐詩中的禪趣/邱燮友 唐詩中的山水/李瑞騰 多彩多姿的中晚唐詩風/李豐楙 初唐詩重探/呂正惠 唐詩中的依蘭裔胡 姬/蘇其康 唐人游仙詩的傳承與創新/李豐楙 唐代女詩人作品中的花/羅宗濤 試論佛家“空”義在中國詩歌中的表現/丁敏 由咏史詩看西昆體與義山體的異同─義論二者在咏史詩發展史上的意義/周益忠 試論唐詩對箋校宋詞之重要性/王偉勇 陳子昂文學及其詩論研究/薛順雄 試論王維詩中的世界/柯慶明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試探王維的內心世界/何寄澎 孟浩然與王維的詩風─以用事觀點論二家五律/簡錦松 李白的野性美/黃永武 李白的釣鰲意識/李正治 超越時代的詩仙─李白《蜀道難》與新詩/黃維梁 李白詩中的女性/包根弟 杜甫對唐代詩人的影響/胡傳安 論杜甫七律之演進及其承先啟後之成就/葉嘉瑩 杜詩拗格之研究/陳文樺 杜甫變體七絕的特色/張夢機 杜甫政治生涯的新探討─東川奔走真相的解釋/楊承祖 杜詩用事後人誤為史實例/楊承祖 萬里悲秋常做客─析杜甫七律壓卷作《登高》/沈謙 論杜甫《戲為六絕句》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的理論意義/蔡英俊 透視李賀詩中的鬼神世界/黃永武 試論白樂天《金針詩格》/王夢鷗 李商隱的遠隔心態/黃永武 論象徵批評與司空詩品的批評方法/吳彩娥 李白《蜀道難》寓意探討/羅聯添 宋代李白詩的流波與影響/楊文雄 杜甫/汪中 駁郭沬若對杜詩的曲解/張夢機 杜詩為詩史說析評/楊松年 春的悅豫和秋的陰沉─試用佛萊“基型論”觀點束杜甫《客至》與《登高》/黃維梁 試論孟郊之樂府詩/李建昆 白居易詩評論的分析/羅聯添 曹唐《小遊仙詩》的神仙世界初探/ 李豐楙 四杰三李之夢/羅宗濤 王昌齡的意境論/黃景進 李白的俠客形象/王國瓔 試論司空圖《詩品》的意象批評/廖棟梁 龍沉─李白登基秘典:《夢游天姥吟留別》新詮/曾珍珍 宇宙視域的探尋:李白、梵樂希、里爾克/蘇其康 由李白詩歌詮釋史看詩的現實性與超越性/龔鵬程 杜詩“沉郁頓挫”新解/蕭麗華 不斷成長的詩人─杜甫詩歌藝的特質/呂正惠 思想史中的杜甫/陳弱水 為李白、杜甫造像─論余光中與唐詩/黃維梁 《長恨歌》對《長恨歌傳》與《源氏物語》(《桐壺》)的影響/林文月 白居易與佛道關係重探 白居易《長恨歌》、《琵琶行》分析/顏元叔 元和新樂府運動及其政治意義/呂正惠 《長恨歌》與《長恨歌傳》“共同機構”問題及其主題探討 象牙塔到白玉樓/余光中 韓孟詩人集團之詩歌唱和研究/李建昆 李賀詩歷代評論之分析/歐麗娟 李商隱興彿教/龔鵬程 陳子昂評價問題析論/亓婷婷 由宗炳論山水畫之“暢神”談司空圖《詩品》的評鑒特色/鄭毓瑜 偉庄《秦婦吟》與唐宋詩風之嬗變─以敘事、咏史’破體為例/張高評 論唐代“集體意識詩用”的社會文化行為現象─建構“中國詩用學”初論/顏昆陽 散文辭賦研究 台灣地區唐代散文與辭賦研究概況(參見第七卷,略)/王基倫 散文研究 雜論唐代古文運動/錢穆 唐宋古文運動中的文統觀/何寄澎 唐宋八大家及其散文藝術/王更生 唐代古文家與佛教之關係/何寄澎 唐代古文運動的史學思想─以先驅古文家為中心/陳登武 論碑傳文傳奇文/台靜農 唐代贈序初探/梅家玲 唐代古文家寓言之發展及其體類/顏瑞芳 唐宋擬人傳體寓言探究/顏瑞芳 《滕王閣序》的兩個問題/屈萬里 劉知幾的實錄言語觀/庄萬壽 《史通》的歷史語言觀及其限制/彭雅玲 李華江南服官考/楊承祖 唐明皇《青城山敕》與《南岳告文》/台靜農 杜甫《代閬州王使君進論巴蜀安危表》對嚴武規謀再鎮劍南的作用/楊承祖 宋刻韓柳文集/潘美月 從韓柳文論唐代古文運動的美學意義/柯慶明 論韓柳傳記文的產生因素─兼談唐代古文與唐傳奇的關係/趙殷尚 從《平準西碑》看韓愈古文/葉慶炳 韓文校注辨証節錄/許景重 韓愈古文論/李金城 古今誹韓案考辨/鄭騫 “稀”望─試論韓愈《畫記》/陳傳興 宋儒對韓愈《原道篇》的批評及其對後世之影響/葉國良 韓愈《吊武侍御所畫佛文》的幾個問題/柯萬成 論韓愈古文幾個問題/羅聯添 論韓愈《平准西碑》/羅聯添 銘幽─論韓愈死亡書/陳傳興 載道之外─試由《毛穎傳》探討韓愈另一種文學性格/許麗芳 鄭子瑜《唐宋八大家古文修辭偶疏舉要》所舉韓愈文之商榷/以立意為主/陳素素 韓愈《祭柳子厚文》內容探析/柯萬成 鄭子瑜修訂韓文之商榷─以篇章修辭為主/陳素素 以“臣道”觀點論韓愈《祭鰐魚文》之思想淵源/柯萬成 張藉《上韓昌黎書》的幾個問題/羅聯添 讀柳宗元集/錢穆 從“為之”說到《始得西山宴游記》里的“為之文以志”/許世瑛 柳子厚黨事之剖析/王泳 從《答偉中立論師道書》看柳宗元的為文理論/何沛雄 柳宗元的性情與寂寞/吳炎涂 柳宗元二篇山水記分析/羅聯添 論柳宗元的《永州游記》/鄭良樹 柳宗元文集版本考/任莉莉 柳子厚《永州八記》較析/王令樾 柳宗元之史觀與史筆析論/曹淑娟 柳宗元與中唐儒家復興/陳弱水 游移于通脫與抒憤之間─論柳宗元的山水文學/陳志信 柳宗元與《國語》/鄭良樹 《春秋》與柳文表現風格之關係析論/王基倫 柳宗元之史學貢獻/袁本秀 論劉禹錫的詩文/張肖梅 李翱研究/羅聯添 皇甫湜《韓文公墓志銘》/童壽 試論《唐文粹》之編纂、體例及其古文類作品/衣若芬 辭賦研究 從漢到唐貴游活動的轉型與睡體繳化之考察/簡宗梧 唐文辭賦化之考察/簡宗梧 試論唐賦之發展及其特定/簡宗梧 唐代進士科試詩賦的開始及其相關問題/羅聯添 再談唐人以詩賦取士嗎?─兼論“詩賦”在唐代進士科考中的地位/簡恩定 論唐賦的兩極評價/陳美朱 中晚唐賦體創作趨向新議/王基倫 晚唐舉業與詩賦格樣/王夢鷗 試探晚唐的咏史賦作─以述覆亡史事之作品為例/陽平南 《偉弦》《慎所好》二賦非劉知幾所作辨/洪業 李白古賦中的神話運用/傳錫壬 李白樂府、歌行的詩賦融合/許東海 韓柳賦之比較/胡楚生 論韓柳對揚雄賊賦的因革/王基倫 韓愈騷賦語法探究/陳素素 柳宗元咏物賦研究/蔡妙真 唐五代詞研究 台灣五十年來唐五代詞研究綜述(參見第七卷,略)/黃文吉 詞曲的特質/鄭騫 唐五代詞的發展趨勢/陳弦治 唐五代幾位關鍵性的詞家/陳弦治 從《人間詞話》看溫、偉、馮、李四家詞的風格─兼論晚唐五代的時期詞在意境方面的拓展/葉嘉瑩 “漁父”在唐宋詞的意義/黃文吉 詞體興起的因素/王熙元 從“選詞以配樂”與“由樂以定詞”看詞的形成/台靜農 詞體起源的多元性/張夢機 隋唐燕樂對詞體形成的影響/張夢機 唐宋曲子漸興于隋說/徐信義 唱和與詞體的興衰/黃文吉 《菩薩蠻》及其相關之詢問題(上中下)/張琬 《菩薩蠻》的創調與流傳/邱燮友 李白《菩薩蠻》探述/邱燮友 李白─百代詞曲之祖?/廖美玉 《楊柳枝》詞調析論/沈冬 以唐五代小令為例試述詞律之形成/王偉勇 《花間集》中的非情詞/張以仁 論詞學中之困惑與《花間》詞之女性敘寫及其影響(上下)/葉嘉瑩 談《花間集》中的“月”與“柳”/包根弟 論《花間集》詞的格律現象/徐信義 《尊前集》考/劉少雄 《花間》十八家詞研析/陳慶煌 溫庭筠詞概說/葉嘉瑩 溫飛卿詞舊說商榷/張以仁 溫庭筠與詞調的成立/賴橋本 溫庭筠詞的格律/徐信義 溫庭筠詩詞比較研究/羅宗濤 論李商隱詩、溫庭筠詞中“閨怨”作品的意義及其與“香草美人”傳統的關係/呂正惠 溫庭筠詞中的女性稱謂詞彙/張以仁 男性情色幻想的美典─溫庭筠詞的女性再現/張淑香 溫飛卿《菩薩蠻》詞張惠言說試疏/張以仁 溫庭筠《菩薩蠻》詞的聯章性/張以仁 溫庭筠《菩薩蠻》十四首的篇章結構/吳宏一 試從文類的觀點看溫庭筠詞的聯章性/洪華穗 試論溫庭筠的一首《荷葉壞》詞/張以仁 溫庭筠、偉庄與詞的創始/鄭騫 《花間》詞人溫庭筠與偉庄/耿湘沅 朝向詞藝傳統的建立─論溫庭筠與偉庄的詞/孫康宣著 李奭學譯 試釋皇甫松《夢江南》之一/張以仁 試論皇甫松的兩首《浪淘沙》/張以仁 《花間》詞人薛昭蘊/張以仁 試論孫光宪的四首《楊柳枝 》/張以仁 試南唐中主李璟詞/葉嘉瑩 李煜/庄嚴 論李煜詞的精神內涵及開拓表現/黃雅莉 李煜與小令的全盛期/孫康宣著 李奭學譯 論馮延巳詞/鄭騫 小說研究 台灣地區唐代小說研究概況(參見第七卷,略)/王國良 概說 論《雲麓漫鈔》所述傳奇與行卷之關係/馮承基 唐人小說概述/王夢鷗 唐人小說中的實事與幻設(上中下)/馬幼垣 唐人小說的辭賦風貌─以《牛肅女》及《游仙窟》為中心的討論/高桂惠 試探唐傳奇小說中的詩歌/楊日出 唐代傳奇名稱問題辨析/王小琳 唐代文人的小說觀─以唐代小說序言為考察範圍/吳碧貞 對陳寅格先生有關唐代小說幾點意見之探討/劉恒與 考証、校注 《劉賓客嘉話錄》校補及考証/羅聯添 《古鏡記》著成之時代及其相關問題/馮承基 《新唐書‧列女傳》─謝小娥故事質疑/王夢鷗 文學批評、翻譯與考證─兼以《枕中記》中一事為討論之例/馬幼垣 柳毅傳書故事之考察/王夢鷗 讀沈既濟《枕中記》補考/王夢鷗 《原化記》“吳堪”故事源流考釋/謝明勛 鑒賞評析 唐傳奇的結構分析─以契約定位的結構主義的應用/古添洪 《枕中記》的結構妙析/黃景進 《李娃傳》的寫作技巧/葉慶炳 《虬髯客傳》及其肌理結構探析/許建昆 敘述話語與意識建構─唐人小說《尼妙寂》《謝小娥》的一種解讀/鄧靜蓓 專題研究 張生的抉擇─談唐人小說里的功利色彩/黃碧端 唐人小說中的悲劇情感/廖玉蕙 《虬髯客傳》與唐之創業傳說/王夢鷗 唐傳奇的意志世界/樂蘅軍 唐傳奇的性情與結構/龔鵬程 唐人創業小說與道教圖讖傳說/李豐楙 論《杜子春》與《枕中記》的人生態度─從“幻設技巧”的運用談起/梅家玲 唐傳奇與女性主義文學的傾向:兼以紅線為例的意義探討/游志誠 道教謫仙傳說與唐人小說/李豐楙 從唐人小說看唐代士子的人生態度(上下)/方介 唐代胡人識寶藏傳說/王國良 唐代小說中的俠女形象探析/陳葆文 唐人小說中智能老人之探析/康韻梅 《馮燕傳》及其相關系列故事的理解/胡萬川 唐傳奇中的變形故事探析/潘麗珠 回首兩情蕭索,離魂何處飄泊?─試論唐傳奇《步飛煙》/賴芳伶 《鶯鶯傳》之性別解讀:女性身體、欲望與價值秩序/黃暄 比較研究 中西戀愛觀的差異:《鶯鶯傳》與《托洛業勒思和克瑞瑟德》的比較/王德箴 同體異貌─《歐菲奧爵士》與《白猿傳》之比較研究/蘇其康 魚身夢幻/張錯 《定婚店》故事初探/金榮華 綜合探討 從歷史與文學談《長恨歌傳》/羅龍治 《集異記》考証與母題分析/古添洪 延州婦人─鎖骨菩薩故事之研究/胡萬川 《義山離纂》研究/鄭阿財 《枕中記》在唐傳奇中地位的再認定/王夢鷗 唐傳奇《孫恪》故事背景探微/吳宏一 為郎憔悴卻羞郎─論《鶯鶯傳》中的人物造型及元鎮的愛情觀/鍾慧玲 袁郊《甘澤謠》研究/王國良 《離魂記》的虛幻色彩與真實情愛─兼及《龐阿》與《離魂記》之比較/王隆升 敦煌文學研究 台灣敦煌文學研究概述(參見第七卷,略)/鄭阿財 朱鳳玉 總論 敦煌卷子俗寫文字與俗文學次研究/潘重規 詩文及曲子詞 《甘棠集》與“劉鄴傳”研究/吳其煜 巴黎藏敦煌本《白澤精怪圖》及《敦煌二十咏》考述/林聰明 敦煌寫本《秦婦吟》新書/潘重規 敦煌王梵志詩新探/潘重規 敦煌唐人陷蕃詩集殘卷研究/潘重規 《王梵志詩》研究新論/王三慶 敦煌本佛教詩歌《九想觀》探論/鄭阿財 論敦煌曲的社會性/林玫儀 敦煌學在詞學研究上的價值/林玟儀 唐代民間歌謠及敦煌曲子詞之探述/邱燮文 中國第一部“詞的總集”─《敦煌雲謠集》的發現與整理 記別本敦煌曲《別仙子》/金榮華 唐代敦煌曲的時代使命/邱燮文 敦煌歌中《征婦怨》辭析論/王忠林 研究敦煌曲子詞之省思/林玫儀 從敦煌所出《望江南》《定風波》申論曲子詞之實用性/饒宗頤 敦煌曲《斗百草詞》試釋/黃永義 變文 關於變文的題名、結構和淵源/曾永義 敦煌變文新論/潘重規 敦煌講經變文中的“變”─講經變文運用佛經的方法/羅宗濤 《賢愚經》與《》祇園因由記》、《降魔變文》之比較研究/羅宗濤 敦煌變文與儒生解經/潘重規 敦煌變文中詩歌形式之探討/羅宗濤 敦煌押座文後考/潘重規 敦煌講經變文與講史變文之比較研究/羅宗濤 敦煌寫卷《唐太宗入冥記》之撰寫年代及其影響/蕭登福 敦煌本《搜神記》考辨/王國良 敦煌本講經變文“古吟上下”探源/羅宗濤 《敦煌變文集》中的《孝子傳》新探/王三慶 敦煌寫本中最完整的一篇講經變文研究/潘重規 敦煌寫本《孔子項托相問書》新探 《前漢劉家太子傳》情節試探/金榮華 俗講開始時代的再探索/冉雲華 小說 敦煌佛教靈應故事綜倫/鄭阿財 敦煌本《持誦金剛經靈驗功德記》綜論/鄭阿財 試論敦煌寫本P.3910對考察“張騫乘槎”故事之價值/鄭阿財 敦煌寫本道明和尚還魂故事研究/鄭阿財 其他 敦煌文獻中的廣告文學/朱鳳玉 附錄 台灣唐代文學研究論文目錄索引/黃文吉等
唐代文學研究論著集成(第八卷-上)
作者傅璇琮、羅聯添
分類號C4.3.3 028
出版社三泰出版社
主題
註釋
唐代文學是我國古代文學中最輝煌的一個階段,唐代文學研究也是我國古代文學研究中最富有成就的一個領域。新中國成立以來,唐代文學研究在觀念、方法與範圍上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成果宏豐。而臺灣自1945年光復以來,唐代文學研究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由於歷史的原因,幾十年來兩岸研究人員學術交流來往較少,對研究成果與現狀缺乏全面的瞭解,為避免重複勞動而做到資料共用,從而推動唐代文學研究共同深入發展,由海峽兩岸學者共同編撰的《唐代文學研究論著集成》。《唐代文學研究論著集成》是一套對專業學者、教師、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以及廣大唐代文學愛好者有重大參考價值的書,應讓更多的人知道和瞭解此書的學術意義,讓這樣的好書走向更廣泛的讀者,以發揮出更大的作用。本書記載由台灣部分1949-2000期間的唐代文學研究論著。 通論 台灣五十年來唐代文學通論綜述(參見第七卷,略)/黃文吉 隋唐五代文學理論的發展與演變/羅聯添 論唐代文學復古的詩文異趨/楊承祖 論唐初官方文學意識的形成─以史官文論為研究對象/陳志信 試論唐代文人二重心理結構的形成與特定/黃惠菁 試論唐宋文人“體”“性”觀/黃惠菁 論唐代士風與文學/台靜農 論唐人上書與行卷/羅聯添 論唐代的文學祟拜與文學社會/龔鵬程 唐代曲江宴游之風尚/宋德熹 唐代文學史兩個問題探討/羅聯添 唐代詩文集的校勘問題/羅聯添 詩歌研究 五十年來台灣唐詩研究述略及其研究路向探討(參見第七卷,略)/楊文雄 “具體性”與唐詩的自然意象/鄭樹森 唐詩中的禪趣/邱燮友 唐詩中的山水/李瑞騰 多彩多姿的中晚唐詩風/李豐楙 初唐詩重探/呂正惠 唐詩中的依蘭裔胡 姬/蘇其康 唐人游仙詩的傳承與創新/李豐楙 唐代女詩人作品中的花/羅宗濤 試論佛家“空”義在中國詩歌中的表現/丁敏 由咏史詩看西昆體與義山體的異同─義論二者在咏史詩發展史上的意義/周益忠 試論唐詩對箋校宋詞之重要性/王偉勇 陳子昂文學及其詩論研究/薛順雄 試論王維詩中的世界/柯慶明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試探王維的內心世界/何寄澎 孟浩然與王維的詩風─以用事觀點論二家五律/簡錦松 李白的野性美/黃永武 李白的釣鰲意識/李正治 超越時代的詩仙─李白《蜀道難》與新詩/黃維梁 李白詩中的女性/包根弟 杜甫對唐代詩人的影響/胡傳安 論杜甫七律之演進及其承先啟後之成就/葉嘉瑩 杜詩拗格之研究/陳文樺 杜甫變體七絕的特色/張夢機 杜甫政治生涯的新探討─東川奔走真相的解釋/楊承祖 杜詩用事後人誤為史實例/楊承祖 萬里悲秋常做客─析杜甫七律壓卷作《登高》/沈謙 論杜甫《戲為六絕句》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的理論意義/蔡英俊 透視李賀詩中的鬼神世界/黃永武 試論白樂天《金針詩格》/王夢鷗 李商隱的遠隔心態/黃永武 論象徵批評與司空詩品的批評方法/吳彩娥 李白《蜀道難》寓意探討/羅聯添 宋代李白詩的流波與影響/楊文雄 杜甫/汪中 駁郭沬若對杜詩的曲解/張夢機 杜詩為詩史說析評/楊松年 春的悅豫和秋的陰沉─試用佛萊“基型論”觀點束杜甫《客至》與《登高》/黃維梁 試論孟郊之樂府詩/李建昆 白居易詩評論的分析/羅聯添 曹唐《小遊仙詩》的神仙世界初探/ 李豐楙 四杰三李之夢/羅宗濤 王昌齡的意境論/黃景進 李白的俠客形象/王國瓔 試論司空圖《詩品》的意象批評/廖棟梁 龍沉─李白登基秘典:《夢游天姥吟留別》新詮/曾珍珍 宇宙視域的探尋:李白、梵樂希、里爾克/蘇其康 由李白詩歌詮釋史看詩的現實性與超越性/龔鵬程 杜詩“沉郁頓挫”新解/蕭麗華 不斷成長的詩人─杜甫詩歌藝的特質/呂正惠 思想史中的杜甫/陳弱水 為李白、杜甫造像─論余光中與唐詩/黃維梁 《長恨歌》對《長恨歌傳》與《源氏物語》(《桐壺》)的影響/林文月 白居易與佛道關係重探 白居易《長恨歌》、《琵琶行》分析/顏元叔 元和新樂府運動及其政治意義/呂正惠 《長恨歌》與《長恨歌傳》“共同機構”問題及其主題探討 象牙塔到白玉樓/余光中 韓孟詩人集團之詩歌唱和研究/李建昆 李賀詩歷代評論之分析/歐麗娟 李商隱興彿教/龔鵬程 陳子昂評價問題析論/亓婷婷 由宗炳論山水畫之“暢神”談司空圖《詩品》的評鑒特色/鄭毓瑜 偉庄《秦婦吟》與唐宋詩風之嬗變─以敘事、咏史’破體為例/張高評 論唐代“集體意識詩用”的社會文化行為現象─建構“中國詩用學”初論/顏昆陽 散文辭賦研究 台灣地區唐代散文與辭賦研究概況(參見第七卷,略)/王基倫 散文研究 雜論唐代古文運動/錢穆 唐宋古文運動中的文統觀/何寄澎 唐宋八大家及其散文藝術/王更生 唐代古文家與佛教之關係/何寄澎 唐代古文運動的史學思想─以先驅古文家為中心/陳登武 論碑傳文傳奇文/台靜農 唐代贈序初探/梅家玲 唐代古文家寓言之發展及其體類/顏瑞芳 唐宋擬人傳體寓言探究/顏瑞芳 《滕王閣序》的兩個問題/屈萬里 劉知幾的實錄言語觀/庄萬壽 《史通》的歷史語言觀及其限制/彭雅玲 李華江南服官考/楊承祖 唐明皇《青城山敕》與《南岳告文》/台靜農 杜甫《代閬州王使君進論巴蜀安危表》對嚴武規謀再鎮劍南的作用/楊承祖 宋刻韓柳文集/潘美月 從韓柳文論唐代古文運動的美學意義/柯慶明 論韓柳傳記文的產生因素─兼談唐代古文與唐傳奇的關係/趙殷尚 從《平準西碑》看韓愈古文/葉慶炳 韓文校注辨証節錄/許景重 韓愈古文論/李金城 古今誹韓案考辨/鄭騫 “稀”望─試論韓愈《畫記》/陳傳興 宋儒對韓愈《原道篇》的批評及其對後世之影響/葉國良 韓愈《吊武侍御所畫佛文》的幾個問題/柯萬成 論韓愈古文幾個問題/羅聯添 論韓愈《平准西碑》/羅聯添 銘幽─論韓愈死亡書/陳傳興 載道之外─試由《毛穎傳》探討韓愈另一種文學性格/許麗芳 鄭子瑜《唐宋八大家古文修辭偶疏舉要》所舉韓愈文之商榷/以立意為主/陳素素 韓愈《祭柳子厚文》內容探析/柯萬成 鄭子瑜修訂韓文之商榷─以篇章修辭為主/陳素素 以“臣道”觀點論韓愈《祭鰐魚文》之思想淵源/柯萬成 張藉《上韓昌黎書》的幾個問題/羅聯添 讀柳宗元集/錢穆 從“為之”說到《始得西山宴游記》里的“為之文以志”/許世瑛 柳子厚黨事之剖析/王泳 從《答偉中立論師道書》看柳宗元的為文理論/何沛雄 柳宗元的性情與寂寞/吳炎涂 柳宗元二篇山水記分析/羅聯添 論柳宗元的《永州游記》/鄭良樹 柳宗元文集版本考/任莉莉 柳子厚《永州八記》較析/王令樾 柳宗元之史觀與史筆析論/曹淑娟 柳宗元與中唐儒家復興/陳弱水 游移于通脫與抒憤之間─論柳宗元的山水文學/陳志信 柳宗元與《國語》/鄭良樹 《春秋》與柳文表現風格之關係析論/王基倫 柳宗元之史學貢獻/袁本秀 論劉禹錫的詩文/張肖梅 李翱研究/羅聯添 皇甫湜《韓文公墓志銘》/童壽 試論《唐文粹》之編纂、體例及其古文類作品/衣若芬 辭賦研究 從漢到唐貴游活動的轉型與睡體繳化之考察/簡宗梧 唐文辭賦化之考察/簡宗梧 試論唐賦之發展及其特定/簡宗梧 唐代進士科試詩賦的開始及其相關問題/羅聯添 再談唐人以詩賦取士嗎?─兼論“詩賦”在唐代進士科考中的地位/簡恩定 論唐賦的兩極評價/陳美朱 中晚唐賦體創作趨向新議/王基倫 晚唐舉業與詩賦格樣/王夢鷗 試探晚唐的咏史賦作─以述覆亡史事之作品為例/陽平南 《偉弦》《慎所好》二賦非劉知幾所作辨/洪業 李白古賦中的神話運用/傳錫壬 李白樂府、歌行的詩賦融合/許東海 韓柳賦之比較/胡楚生 論韓柳對揚雄賊賦的因革/王基倫 韓愈騷賦語法探究/陳素素 柳宗元咏物賦研究/蔡妙真 唐五代詞研究 台灣五十年來唐五代詞研究綜述(參見第七卷,略)/黃文吉 詞曲的特質/鄭騫 唐五代詞的發展趨勢/陳弦治 唐五代幾位關鍵性的詞家/陳弦治 從《人間詞話》看溫、偉、馮、李四家詞的風格─兼論晚唐五代的時期詞在意境方面的拓展/葉嘉瑩 “漁父”在唐宋詞的意義/黃文吉 詞體興起的因素/王熙元 從“選詞以配樂”與“由樂以定詞”看詞的形成/台靜農 詞體起源的多元性/張夢機 隋唐燕樂對詞體形成的影響/張夢機 唐宋曲子漸興于隋說/徐信義 唱和與詞體的興衰/黃文吉 《菩薩蠻》及其相關之詢問題(上中下)/張琬 《菩薩蠻》的創調與流傳/邱燮友 李白《菩薩蠻》探述/邱燮友 李白─百代詞曲之祖?/廖美玉 《楊柳枝》詞調析論/沈冬 以唐五代小令為例試述詞律之形成/王偉勇 《花間集》中的非情詞/張以仁 論詞學中之困惑與《花間》詞之女性敘寫及其影響(上下)/葉嘉瑩 談《花間集》中的“月”與“柳”/包根弟 論《花間集》詞的格律現象/徐信義 《尊前集》考/劉少雄 《花間》十八家詞研析/陳慶煌 溫庭筠詞概說/葉嘉瑩 溫飛卿詞舊說商榷/張以仁 溫庭筠與詞調的成立/賴橋本 溫庭筠詞的格律/徐信義 溫庭筠詩詞比較研究/羅宗濤 論李商隱詩、溫庭筠詞中“閨怨”作品的意義及其與“香草美人”傳統的關係/呂正惠 溫庭筠詞中的女性稱謂詞彙/張以仁 男性情色幻想的美典─溫庭筠詞的女性再現/張淑香 溫飛卿《菩薩蠻》詞張惠言說試疏/張以仁 溫庭筠《菩薩蠻》詞的聯章性/張以仁 溫庭筠《菩薩蠻》十四首的篇章結構/吳宏一 試從文類的觀點看溫庭筠詞的聯章性/洪華穗 試論溫庭筠的一首《荷葉壞》詞/張以仁 溫庭筠、偉庄與詞的創始/鄭騫 《花間》詞人溫庭筠與偉庄/耿湘沅 朝向詞藝傳統的建立─論溫庭筠與偉庄的詞/孫康宣著 李奭學譯 試釋皇甫松《夢江南》之一/張以仁 試論皇甫松的兩首《浪淘沙》/張以仁 《花間》詞人薛昭蘊/張以仁 試論孫光宪的四首《楊柳枝 》/張以仁 試南唐中主李璟詞/葉嘉瑩 李煜/庄嚴 論李煜詞的精神內涵及開拓表現/黃雅莉 李煜與小令的全盛期/孫康宣著 李奭學譯 論馮延巳詞/鄭騫 小說研究 台灣地區唐代小說研究概況(參見第七卷,略)/王國良 概說 論《雲麓漫鈔》所述傳奇與行卷之關係/馮承基 唐人小說概述/王夢鷗 唐人小說中的實事與幻設(上中下)/馬幼垣 唐人小說的辭賦風貌─以《牛肅女》及《游仙窟》為中心的討論/高桂惠 試探唐傳奇小說中的詩歌/楊日出 唐代傳奇名稱問題辨析/王小琳 唐代文人的小說觀─以唐代小說序言為考察範圍/吳碧貞 對陳寅格先生有關唐代小說幾點意見之探討/劉恒與 考証、校注 《劉賓客嘉話錄》校補及考証/羅聯添 《古鏡記》著成之時代及其相關問題/馮承基 《新唐書‧列女傳》─謝小娥故事質疑/王夢鷗 文學批評、翻譯與考證─兼以《枕中記》中一事為討論之例/馬幼垣 柳毅傳書故事之考察/王夢鷗 讀沈既濟《枕中記》補考/王夢鷗 《原化記》“吳堪”故事源流考釋/謝明勛 鑒賞評析 唐傳奇的結構分析─以契約定位的結構主義的應用/古添洪 《枕中記》的結構妙析/黃景進 《李娃傳》的寫作技巧/葉慶炳 《虬髯客傳》及其肌理結構探析/許建昆 敘述話語與意識建構─唐人小說《尼妙寂》《謝小娥》的一種解讀/鄧靜蓓 專題研究 張生的抉擇─談唐人小說里的功利色彩/黃碧端 唐人小說中的悲劇情感/廖玉蕙 《虬髯客傳》與唐之創業傳說/王夢鷗 唐傳奇的意志世界/樂蘅軍 唐傳奇的性情與結構/龔鵬程 唐人創業小說與道教圖讖傳說/李豐楙 論《杜子春》與《枕中記》的人生態度─從“幻設技巧”的運用談起/梅家玲 唐傳奇與女性主義文學的傾向:兼以紅線為例的意義探討/游志誠 道教謫仙傳說與唐人小說/李豐楙 從唐人小說看唐代士子的人生態度(上下)/方介 唐代胡人識寶藏傳說/王國良 唐代小說中的俠女形象探析/陳葆文 唐人小說中智能老人之探析/康韻梅 《馮燕傳》及其相關系列故事的理解/胡萬川 唐傳奇中的變形故事探析/潘麗珠 回首兩情蕭索,離魂何處飄泊?─試論唐傳奇《步飛煙》/賴芳伶 《鶯鶯傳》之性別解讀:女性身體、欲望與價值秩序/黃暄 比較研究 中西戀愛觀的差異:《鶯鶯傳》與《托洛業勒思和克瑞瑟德》的比較/王德箴 同體異貌─《歐菲奧爵士》與《白猿傳》之比較研究/蘇其康 魚身夢幻/張錯 《定婚店》故事初探/金榮華 綜合探討 從歷史與文學談《長恨歌傳》/羅龍治 《集異記》考証與母題分析/古添洪 延州婦人─鎖骨菩薩故事之研究/胡萬川 《義山離纂》研究/鄭阿財 《枕中記》在唐傳奇中地位的再認定/王夢鷗 唐傳奇《孫恪》故事背景探微/吳宏一 為郎憔悴卻羞郎─論《鶯鶯傳》中的人物造型及元鎮的愛情觀/鍾慧玲 袁郊《甘澤謠》研究/王國良 《離魂記》的虛幻色彩與真實情愛─兼及《龐阿》與《離魂記》之比較/王隆升 敦煌文學研究 台灣敦煌文學研究概述(參見第七卷,略)/鄭阿財 朱鳳玉 總論 敦煌卷子俗寫文字與俗文學次研究/潘重規 詩文及曲子詞 《甘棠集》與“劉鄴傳”研究/吳其煜 巴黎藏敦煌本《白澤精怪圖》及《敦煌二十咏》考述/林聰明 敦煌寫本《秦婦吟》新書/潘重規 敦煌王梵志詩新探/潘重規 敦煌唐人陷蕃詩集殘卷研究/潘重規 《王梵志詩》研究新論/王三慶 敦煌本佛教詩歌《九想觀》探論/鄭阿財 論敦煌曲的社會性/林玫儀 敦煌學在詞學研究上的價值/林玟儀 唐代民間歌謠及敦煌曲子詞之探述/邱燮文 中國第一部“詞的總集”─《敦煌雲謠集》的發現與整理 記別本敦煌曲《別仙子》/金榮華 唐代敦煌曲的時代使命/邱燮文 敦煌歌中《征婦怨》辭析論/王忠林 研究敦煌曲子詞之省思/林玫儀 從敦煌所出《望江南》《定風波》申論曲子詞之實用性/饒宗頤 敦煌曲《斗百草詞》試釋/黃永義 變文 關於變文的題名、結構和淵源/曾永義 敦煌變文新論/潘重規 敦煌講經變文中的“變”─講經變文運用佛經的方法/羅宗濤 《賢愚經》與《》祇園因由記》、《降魔變文》之比較研究/羅宗濤 敦煌變文與儒生解經/潘重規 敦煌變文中詩歌形式之探討/羅宗濤 敦煌押座文後考/潘重規 敦煌講經變文與講史變文之比較研究/羅宗濤 敦煌寫卷《唐太宗入冥記》之撰寫年代及其影響/蕭登福 敦煌本《搜神記》考辨/王國良 敦煌本講經變文“古吟上下”探源/羅宗濤 《敦煌變文集》中的《孝子傳》新探/王三慶 敦煌寫本中最完整的一篇講經變文研究/潘重規 敦煌寫本《孔子項托相問書》新探 《前漢劉家太子傳》情節試探/金榮華 俗講開始時代的再探索/冉雲華 小說 敦煌佛教靈應故事綜倫/鄭阿財 敦煌本《持誦金剛經靈驗功德記》綜論/鄭阿財 試論敦煌寫本P.3910對考察“張騫乘槎”故事之價值/鄭阿財 敦煌寫本道明和尚還魂故事研究/鄭阿財 其他 敦煌文獻中的廣告文學/朱鳳玉 附錄 台灣唐代文學研究論文目錄索引/黃文吉等
唐代文學研究論著集成(第四卷)
作者傅璇琮、羅聯添
分類號C4.3.3 023
出版社三泰出版社
主題
註釋
唐代文學是我國古代文學中最輝煌的一個階段,唐代文學研究也是我國古代文學研究中最富有成就的一個領域。新中國成立以來,唐代文學研究在觀念、方法與範圍上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成果宏豐。而臺灣自1945年光復以來,唐代文學研究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由於歷史的原因,幾十年來兩岸研究人員學術交流來往較少,對研究成果與現狀缺乏全面的瞭解,為避免重複勞動而做到資料共用,從而推動唐代文學研究共同深入發展,由海峽兩岸學者共同編撰的《唐代文學研究論著集成》。《唐代文學研究論著集成》是一套對專業學者、教師、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以及廣大唐代文學愛好者有重大參考價值的書,應讓更多的人知道和瞭解此書的學術意義,讓這樣的好書走向更廣泛的讀者,以發揮出更大的作用。本書記載由大陸部分1981-1990期間的唐代文學研究論著。 八十年代唐代文學研究述論/閻琦 吳筠薦李白說辨疑/郁賢皓 李賀詩歌藝術上的瑕疵/房日晰 李明章 論李白的隱逸/裴斐 論唐代的抒情歌詞─七言絕句/王德宇 李商隱對北宋詩壇的影響/吳調公 如何評價唐代邊塞詩/禹克坤 白居易眨謫江州的前因後果/顧學頡 論李社詩歌的風格與意象/袁行霈 《河岳英靈集》的編集年代和選詩標準/王運熙 楊明 論唐代六言近體詩的形成及其影響/劉繼才 試論杜甫絕句的得失/陳邦炎 李白樂府詩的創造性成就/喬象鐘 唐代歷史轉折明期的李杜及其詩歌/裴斐 略論唐代樂府詩/吳庚舜 李商隱研究; 的一些問題/傳璇琮 略談唐詩高潮中的一些標志/林庚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的被理解和被誤解/程千帆 論韓愈詩/舒蕪 論韓愈的儒學與文學/孫昌武 李白由東魯入京考/葛景春 劉祟德 論唐代寺廟壁畫對韓愈詩歌的影響/陳允吉 李杜交游新考/郁賢皓 韓愈“陽山之眨”析/閻琦 唐代詩歌與小說的關係/王運熙 楊明 傳天籟清音 繪有聲圖畫─論王維詩歌表現自然音響的藝術/陶文鵬 略論賈島在唐詩發展中的地位/胡中行 論唐大歷初至貞元中的文學思想/羅宗強 唐初詩風平議/胡國瑞 唐末詩壇烏瞰/胡國瑞 論李白《憶秦娥》/李漢超 大歷十才子的創作活動探索/儲仲君 李賀詩歌的頹廢主義傾各─一個性和心理對藝術風格影響/張國風 杜甫壯遊踪跡初探/陳貽焮 李商隱與牛李黨爭/李中華 《蜀道難》永是/安旗 略論柳柳州的激憤與憂傷/梁超然 杜甫為郎離團考/陳尚君 唐代的詩僧和僧詩/程裕禎 論孟浩然的詩歌美學觀/陶文鵬 偉應物詩的分期探討/儲仲君 唐詩的任俠精神/鍾元凱 “吳中詩派”與中唐詩歌/趙昌平 一個醒的和八個醉的─杜甫《飲中八仙歌》札記/程千帆 唐代文學思想發展中的幾個理論問題/羅宗強 杜甫夔州詩中所反映的生活悲劇/張宏生 宏觀世界話玉溪─試論李商隱在中國詩歌史上的地位/陳伯海 論劉禹錫詩歌的淵源/吳汝煜 白詩的得失及風格的變化/陳祖美 戰士之歌和軍幕文士之歌─從兩種不同類型之作看盛唐邊塞詩/余恕誠 “長慶體”名義辨說/劉德重 唐代小說與政治/卞孝萱 論初盛唐詩歌革新的基本特徵/葛曉音 試論杜甫七律組詩的連章法/馬承五 從《歡喜國王緣》變文看《長恨歌》故事的構成/陳允吉 唐朝道教與李商隱的愛情詩/鍾來因 揚州詩局是怎樣編校刊刻《全唐詩》的從“唐人七律第一”之爭看文學觀念的演變/周勛初 韓愈《原道》篇新証/蔣凡 白居易領導過樂府運動嗎?/王啟興 論盛唐邊塞詩及其研究中的一些問題/周祖譔 論韓愈散文的結構美/吳小林 溫詞藝術研究─兼論溫偉詞風之差異/袁行霈 邊塞詩之涵義與唐代邊塞詩的繁榮/胡大浚 元稹與永貞革新/吳偉斌 王勃行年辨正/徐俊 唐代僧人詩和唐代佛教世俗化/湯貴仁 李商隱與宋玉─兼論中國文學史上的感傷主義傳統/劉學鍇 《中興間氣集》的選錄標準與中唐前期的詩歌風尚/梁德林 論唐代的古文革新與儒演變的關係/葛曉音 論唐代女詩人審美心理特徵/蘇者聰 杜甫律詩語序研究/夏曉虹 論《秦婦吟》的藝術真實/牖人 論唐代的古題樂府/商偉 辨牛李之爭與士庶之爭之關係/王炎平 試論杜牧的黨派分野/吳在慶 傳統的背叛和詩美的創新─淺論中晚唐險怪詩風的流變及其美學價值/陳友冰 貞長風概/王瑋 盛唐李蕭古文集團及其與中唐韓愈集團的關係/屈光 王昌齡西出琿葉辨─胡大浚 試論大歷詩歌的社會心理特徵─兼論盛中之變/陳順智 李益及其邊塞詩略論/趙伯陶 論唐代小說的演進之跡/程毅中 唐代詩人審美心理研究/吳功正 《上皇西巡南京歌》詩旨考索/薛天緯 王梵志詩論/項楚 元丹丘薦李白人朝說/安旗 試論杜牧與元白的妁案/吳在慶 論戴叔倫詩/蔣寅 中唐苦吟詩人綜論/馬承五 陳子昂新論/劉石 唐代七律詩的幾個主要派別/孫琴安 李商隱詩歌的藝術貢獻與心理分析/蔣凡 論初唐七言古詩/王錫九 唐人意境說幾個問題/黃炳輝 盛唐田園詩的心理依據/林繼中 論韓孟詩派的產生及其詩歌藝術風格/陳新璋 自由精神與理想主義─李白思想新探/葛景春 談王昌齡的《詩格》─一部有爭議的書/傅璇琮 唐詩學史之一瞥/陳伯海 唐代酒令與詞/王小盾 《錦瑟》箋釋述評及悼亡新箋/黃世中 唐代文人的習禪風氣/孫昌武 李商隱詩的語象─符號系統分析─兼論作家靈智活動的物化形式及其文化意義/董乃斌 論杜甫晚期今體詩的特點及其對宋人的影響/莫礪鋒 元稹與長慶元年科試案/吳偉斌 淺論唐代古文運動與新樂府運動的關係/王春庭 關於唐詩分期的幾個問題/吳承學 唐代文人和妓女的交往及其與詩歌的關係/孫菊園 科舉制度與盛唐知識階層的命運/任爽 論偉柳詩風/馬自力 常建晚年隱于秦中辨/張學忠 禪與詩─溫庭筠藝術風格成因新探/劉尊明 論唐代風骨範疇的盛行/汪涌豪 杜審言四題/毛水清 唐代文人社會地位的變遷與文學的發展/尹占華 論王績的田園詩/張明非 論中唐艷情詩的勃興/張明非 談唐詩語言的詩化特徵/王振漢 論唐代咏史詩/楊恩成 從“辭”與“理”及其關係看李賀的詩歌創作/李浩 明人選唐三部曲─從《唐詩品匯》《唐詩選》《唐詩歸》看明人的祟唐文化心態/朱易安 變奏與心源─韓詩大變唐詩的若干剖析/余恕誠 從韓柳歐蘇文看唐宋文的差異/洪本健 論自傳詩人杜甫─兼論中國和西方的自傳詩傳統/謝思煒 七言歌行體制溯源/王從仁 詩的明朗與含蓄─兼論李商隱的《錦瑟》/吳奔星 冷峭:柳宗元審美情趣和悲劇生命的結晶/尚永亮 論唐代無新樂府運動/周明 附錄 大陸唐代文學研究論文目錄索引(1981-1990)/石汝清輯 閻 琦刪定
唐代文學研究論著集成(第四卷)
作者傅璇琮、羅聯添
分類號C4.3.3 023
出版社三泰出版社
主題
註釋
唐代文學是我國古代文學中最輝煌的一個階段,唐代文學研究也是我國古代文學研究中最富有成就的一個領域。新中國成立以來,唐代文學研究在觀念、方法與範圍上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成果宏豐。而臺灣自1945年光復以來,唐代文學研究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由於歷史的原因,幾十年來兩岸研究人員學術交流來往較少,對研究成果與現狀缺乏全面的瞭解,為避免重複勞動而做到資料共用,從而推動唐代文學研究共同深入發展,由海峽兩岸學者共同編撰的《唐代文學研究論著集成》。《唐代文學研究論著集成》是一套對專業學者、教師、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以及廣大唐代文學愛好者有重大參考價值的書,應讓更多的人知道和瞭解此書的學術意義,讓這樣的好書走向更廣泛的讀者,以發揮出更大的作用。本書記載由大陸部分1981-1990期間的唐代文學研究論著。 八十年代唐代文學研究述論/閻琦 吳筠薦李白說辨疑/郁賢皓 李賀詩歌藝術上的瑕疵/房日晰 李明章 論李白的隱逸/裴斐 論唐代的抒情歌詞─七言絕句/王德宇 李商隱對北宋詩壇的影響/吳調公 如何評價唐代邊塞詩/禹克坤 白居易眨謫江州的前因後果/顧學頡 論李社詩歌的風格與意象/袁行霈 《河岳英靈集》的編集年代和選詩標準/王運熙 楊明 論唐代六言近體詩的形成及其影響/劉繼才 試論杜甫絕句的得失/陳邦炎 李白樂府詩的創造性成就/喬象鐘 唐代歷史轉折明期的李杜及其詩歌/裴斐 略論唐代樂府詩/吳庚舜 李商隱研究; 的一些問題/傳璇琮 略談唐詩高潮中的一些標志/林庚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的被理解和被誤解/程千帆 論韓愈詩/舒蕪 論韓愈的儒學與文學/孫昌武 李白由東魯入京考/葛景春 劉祟德 論唐代寺廟壁畫對韓愈詩歌的影響/陳允吉 李杜交游新考/郁賢皓 韓愈“陽山之眨”析/閻琦 唐代詩歌與小說的關係/王運熙 楊明 傳天籟清音 繪有聲圖畫─論王維詩歌表現自然音響的藝術/陶文鵬 略論賈島在唐詩發展中的地位/胡中行 論唐大歷初至貞元中的文學思想/羅宗強 唐初詩風平議/胡國瑞 唐末詩壇烏瞰/胡國瑞 論李白《憶秦娥》/李漢超 大歷十才子的創作活動探索/儲仲君 李賀詩歌的頹廢主義傾各─一個性和心理對藝術風格影響/張國風 杜甫壯遊踪跡初探/陳貽焮 李商隱與牛李黨爭/李中華 《蜀道難》永是/安旗 略論柳柳州的激憤與憂傷/梁超然 杜甫為郎離團考/陳尚君 唐代的詩僧和僧詩/程裕禎 論孟浩然的詩歌美學觀/陶文鵬 偉應物詩的分期探討/儲仲君 唐詩的任俠精神/鍾元凱 “吳中詩派”與中唐詩歌/趙昌平 一個醒的和八個醉的─杜甫《飲中八仙歌》札記/程千帆 唐代文學思想發展中的幾個理論問題/羅宗強 杜甫夔州詩中所反映的生活悲劇/張宏生 宏觀世界話玉溪─試論李商隱在中國詩歌史上的地位/陳伯海 論劉禹錫詩歌的淵源/吳汝煜 白詩的得失及風格的變化/陳祖美 戰士之歌和軍幕文士之歌─從兩種不同類型之作看盛唐邊塞詩/余恕誠 “長慶體”名義辨說/劉德重 唐代小說與政治/卞孝萱 論初盛唐詩歌革新的基本特徵/葛曉音 試論杜甫七律組詩的連章法/馬承五 從《歡喜國王緣》變文看《長恨歌》故事的構成/陳允吉 唐朝道教與李商隱的愛情詩/鍾來因 揚州詩局是怎樣編校刊刻《全唐詩》的從“唐人七律第一”之爭看文學觀念的演變/周勛初 韓愈《原道》篇新証/蔣凡 白居易領導過樂府運動嗎?/王啟興 論盛唐邊塞詩及其研究中的一些問題/周祖譔 論韓愈散文的結構美/吳小林 溫詞藝術研究─兼論溫偉詞風之差異/袁行霈 邊塞詩之涵義與唐代邊塞詩的繁榮/胡大浚 元稹與永貞革新/吳偉斌 王勃行年辨正/徐俊 唐代僧人詩和唐代佛教世俗化/湯貴仁 李商隱與宋玉─兼論中國文學史上的感傷主義傳統/劉學鍇 《中興間氣集》的選錄標準與中唐前期的詩歌風尚/梁德林 論唐代的古文革新與儒演變的關係/葛曉音 論唐代女詩人審美心理特徵/蘇者聰 杜甫律詩語序研究/夏曉虹 論《秦婦吟》的藝術真實/牖人 論唐代的古題樂府/商偉 辨牛李之爭與士庶之爭之關係/王炎平 試論杜牧的黨派分野/吳在慶 傳統的背叛和詩美的創新─淺論中晚唐險怪詩風的流變及其美學價值/陳友冰 貞長風概/王瑋 盛唐李蕭古文集團及其與中唐韓愈集團的關係/屈光 王昌齡西出琿葉辨─胡大浚 試論大歷詩歌的社會心理特徵─兼論盛中之變/陳順智 李益及其邊塞詩略論/趙伯陶 論唐代小說的演進之跡/程毅中 唐代詩人審美心理研究/吳功正 《上皇西巡南京歌》詩旨考索/薛天緯 王梵志詩論/項楚 元丹丘薦李白人朝說/安旗 試論杜牧與元白的妁案/吳在慶 論戴叔倫詩/蔣寅 中唐苦吟詩人綜論/馬承五 陳子昂新論/劉石 唐代七律詩的幾個主要派別/孫琴安 李商隱詩歌的藝術貢獻與心理分析/蔣凡 論初唐七言古詩/王錫九 唐人意境說幾個問題/黃炳輝 盛唐田園詩的心理依據/林繼中 論韓孟詩派的產生及其詩歌藝術風格/陳新璋 自由精神與理想主義─李白思想新探/葛景春 談王昌齡的《詩格》─一部有爭議的書/傅璇琮 唐詩學史之一瞥/陳伯海 唐代酒令與詞/王小盾 《錦瑟》箋釋述評及悼亡新箋/黃世中 唐代文人的習禪風氣/孫昌武 李商隱詩的語象─符號系統分析─兼論作家靈智活動的物化形式及其文化意義/董乃斌 論杜甫晚期今體詩的特點及其對宋人的影響/莫礪鋒 元稹與長慶元年科試案/吳偉斌 淺論唐代古文運動與新樂府運動的關係/王春庭 關於唐詩分期的幾個問題/吳承學 唐代文人和妓女的交往及其與詩歌的關係/孫菊園 科舉制度與盛唐知識階層的命運/任爽 論偉柳詩風/馬自力 常建晚年隱于秦中辨/張學忠 禪與詩─溫庭筠藝術風格成因新探/劉尊明 論唐代風骨範疇的盛行/汪涌豪 杜審言四題/毛水清 唐代文人社會地位的變遷與文學的發展/尹占華 論王績的田園詩/張明非 論中唐艷情詩的勃興/張明非 談唐詩語言的詩化特徵/王振漢 論唐代咏史詩/楊恩成 從“辭”與“理”及其關係看李賀的詩歌創作/李浩 明人選唐三部曲─從《唐詩品匯》《唐詩選》《唐詩歸》看明人的祟唐文化心態/朱易安 變奏與心源─韓詩大變唐詩的若干剖析/余恕誠 從韓柳歐蘇文看唐宋文的差異/洪本健 論自傳詩人杜甫─兼論中國和西方的自傳詩傳統/謝思煒 七言歌行體制溯源/王從仁 詩的明朗與含蓄─兼論李商隱的《錦瑟》/吳奔星 冷峭:柳宗元審美情趣和悲劇生命的結晶/尚永亮 論唐代無新樂府運動/周明 附錄 大陸唐代文學研究論文目錄索引(1981-1990)/石汝清輯 閻 琦刪定
唐代文學研究論著集成(第三卷)
作者傅璇琮、羅聯添
分類號C4.3.3 022
出版社三泰出版社
主題
註釋
唐代文學是我國古代文學中最輝煌的一個階段,唐代文學研究也是我國古代文學研究中最富有成就的一個領域。新中國成立以來,唐代文學研究在觀念、方法與範圍上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成果宏豐。而臺灣自1945年光復以來,唐代文學研究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由於歷史的原因,幾十年來兩岸研究人員學術交流來往較少,對研究成果與現狀缺乏全面的瞭解,為避免重複勞動而做到資料共用,從而推動唐代文學研究共同深入發展,由海峽兩岸學者共同編撰的《唐代文學研究論著集成》。《唐代文學研究論著集成》是一套對專業學者、教師、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以及廣大唐代文學愛好者有重大參考價值的書,應讓更多的人知道和瞭解此書的學術意義,讓這樣的好書走向更廣泛的讀者,以發揮出更大的作用。本書記載由大陸部分1981-1990期間的唐代文學研究論著。 八十年代唐代文學研究述論/閻琦 吳筠薦李白說辨疑/郁賢皓 李賀詩歌藝術上的瑕疵/房日晰 李明章 論李白的隱逸/裴斐 論唐代的抒情歌詞─七言絕句/王德宇 李商隱對北宋詩壇的影響/吳調公 如何評價唐代邊塞詩/禹克坤 白居易眨謫江州的前因後果/顧學頡 論李社詩歌的風格與意象/袁行霈 《河岳英靈集》的編集年代和選詩標準/王運熙 楊明 論唐代六言近體詩的形成及其影響/劉繼才 試論杜甫絕句的得失/陳邦炎 李白樂府詩的創造性成就/喬象鐘 唐代歷史轉折明期的李杜及其詩歌/裴斐 略論唐代樂府詩/吳庚舜 李商隱研究; 的一些問題/傳璇琮 略談唐詩高潮中的一些標志/林庚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的被理解和被誤解/程千帆 論韓愈詩/舒蕪 論韓愈的儒學與文學/孫昌武 李白由東魯入京考/葛景春 劉祟德 論唐代寺廟壁畫對韓愈詩歌的影響/陳允吉 李杜交游新考/郁賢皓 韓愈“陽山之眨”析/閻琦 唐代詩歌與小說的關係/王運熙 楊明 傳天籟清音 繪有聲圖畫─論王維詩歌表現自然音響的藝術/陶文鵬 略論賈島在唐詩發展中的地位/胡中行 論唐大歷初至貞元中的文學思想/羅宗強 唐初詩風平議/胡國瑞 唐末詩壇烏瞰/胡國瑞 論李白《憶秦娥》/李漢超 大歷十才子的創作活動探索/儲仲君 李賀詩歌的頹廢主義傾各─一個性和心理對藝術風格影響/張國風 杜甫壯遊踪跡初探/陳貽焮 李商隱與牛李黨爭/李中華 《蜀道難》永是/安旗 略論柳柳州的激憤與憂傷/梁超然 杜甫為郎離團考/陳尚君 唐代的詩僧和僧詩/程裕禎 論孟浩然的詩歌美學觀/陶文鵬 偉應物詩的分期探討/儲仲君 唐詩的任俠精神/鍾元凱 “吳中詩派”與中唐詩歌/趙昌平 一個醒的和八個醉的─杜甫《飲中八仙歌》札記/程千帆 唐代文學思想發展中的幾個理論問題/羅宗強 杜甫夔州詩中所反映的生活悲劇/張宏生 宏觀世界話玉溪─試論李商隱在中國詩歌史上的地位/陳伯海 論劉禹錫詩歌的淵源/吳汝煜 白詩的得失及風格的變化/陳祖美 戰士之歌和軍幕文士之歌─從兩種不同類型之作看盛唐邊塞詩/余恕誠 “長慶體”名義辨說/劉德重 唐代小說與政治/卞孝萱 論初盛唐詩歌革新的基本特徵/葛曉音 試論杜甫七律組詩的連章法/馬承五 從《歡喜國王緣》變文看《長恨歌》故事的構成/陳允吉 唐朝道教與李商隱的愛情詩/鍾來因 揚州詩局是怎樣編校刊刻《全唐詩》的從“唐人七律第一”之爭看文學觀念的演變/周勛初 韓愈《原道》篇新証/蔣凡 白居易領導過樂府運動嗎?/王啟興 論盛唐邊塞詩及其研究中的一些問題/周祖譔 論韓愈散文的結構美/吳小林 溫詞藝術研究─兼論溫偉詞風之差異/袁行霈 邊塞詩之涵義與唐代邊塞詩的繁榮/胡大浚 元稹與永貞革新/吳偉斌 王勃行年辨正/徐俊 唐代僧人詩和唐代佛教世俗化/湯貴仁 李商隱與宋玉─兼論中國文學史上的感傷主義傳統/劉學鍇 《中興間氣集》的選錄標準與中唐前期的詩歌風尚/梁德林 論唐代的古文革新與儒演變的關係/葛曉音 論唐代女詩人審美心理特徵/蘇者聰 杜甫律詩語序研究/夏曉虹 論《秦婦吟》的藝術真實/牖人 論唐代的古題樂府/商偉 辨牛李之爭與士庶之爭之關係/王炎平 試論杜牧的黨派分野/吳在慶 傳統的背叛和詩美的創新─淺論中晚唐險怪詩風的流變及其美學價值/陳友冰 貞長風概/王瑋 盛唐李蕭古文集團及其與中唐韓愈集團的關係/屈光 王昌齡西出琿葉辨─胡大浚 試論大歷詩歌的社會心理特徵─兼論盛中之變/陳順智 李益及其邊塞詩略論/趙伯陶 論唐代小說的演進之跡/程毅中 唐代詩人審美心理研究/吳功正 《上皇西巡南京歌》詩旨考索/薛天緯 王梵志詩論/項楚 元丹丘薦李白人朝說/安旗 試論杜牧與元白的妁案/吳在慶 論戴叔倫詩/蔣寅 中唐苦吟詩人綜論/馬承五 陳子昂新論/劉石 唐代七律詩的幾個主要派別/孫琴安 李商隱詩歌的藝術貢獻與心理分析/蔣凡 論初唐七言古詩/王錫九 唐人意境說幾個問題/黃炳輝 盛唐田園詩的心理依據/林繼中 論韓孟詩派的產生及其詩歌藝術風格/陳新璋 自由精神與理想主義─李白思想新探/葛景春 談王昌齡的《詩格》─一部有爭議的書/傅璇琮 唐詩學史之一瞥/陳伯海 唐代酒令與詞/王小盾 《錦瑟》箋釋述評及悼亡新箋/黃世中 唐代文人的習禪風氣/孫昌武 李商隱詩的語象─符號系統分析─兼論作家靈智活動的物化形式及其文化意義/董乃斌 論杜甫晚期今體詩的特點及其對宋人的影響/莫礪鋒 元稹與長慶元年科試案/吳偉斌 淺論唐代古文運動與新樂府運動的關係/王春庭 關於唐詩分期的幾個問題/吳承學 唐代文人和妓女的交往及其與詩歌的關係/孫菊園 科舉制度與盛唐知識階層的命運/任爽 論偉柳詩風/馬自力 常建晚年隱于秦中辨/張學忠 禪與詩─溫庭筠藝術風格成因新探/劉尊明 論唐代風骨範疇的盛行/汪涌豪 杜審言四題/毛水清 唐代文人社會地位的變遷與文學的發展/尹占華 論王績的田園詩/張明非 論中唐艷情詩的勃興/張明非 談唐詩語言的詩化特徵/王振漢 論唐代咏史詩/楊恩成 從“辭”與“理”及其關係看李賀的詩歌創作/李浩 明人選唐三部曲─從《唐詩品匯》《唐詩選》《唐詩歸》看明人的祟唐文化心態/朱易安 變奏與心源─韓詩大變唐詩的若干剖析/余恕誠 從韓柳歐蘇文看唐宋文的差異/洪本健 論自傳詩人杜甫─兼論中國和西方的自傳詩傳統/謝思煒 七言歌行體制溯源/王從仁 詩的明朗與含蓄─兼論李商隱的《錦瑟》/吳奔星 冷峭:柳宗元審美情趣和悲劇生命的結晶/尚永亮 論唐代無新樂府運動/周明 附錄 大陸唐代文學研究論文目錄索引(1981-1990)/石汝清輯 閻 琦刪定
唐代文學研究論著集成(第二卷)
作者傅璇琮、羅聯添
分類號C4.3.3 021
出版社三泰出版社
主題
註釋
唐代文學是我國古代文學中最輝煌的一個階段,唐代文學研究也是我國古代文學研究中最富有成就的一個領域。新中國成立以來,唐代文學研究在觀念、方法與範圍上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成果宏豐。而臺灣自1945年光復以來,唐代文學研究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由於歷史的原因,幾十年來兩岸研究人員學術交流來往較少,對研究成果與現狀缺乏全面的瞭解,為避免重複勞動而做到資料共用,從而推動唐代文學研究共同深入發展,由海峽兩岸學者共同編撰的《唐代文學研究論著集成》。《唐代文學研究論著集成》是一套對專業學者、教師、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以及廣大唐代文學愛好者有重大參考價值的書,應讓更多的人知道和瞭解此書的學術意義,讓這樣的好書走向更廣泛的讀者,以發揮出更大的作用。本書記載由大陸部分(1949-1980)和港澳部分(1949-2000) 期間的唐代文學研究論著。 大陸部分 劉長卿事跡考辨/傅璇琮 李白詩的韻系/鮑明煒 關於唐詩的分期問題/王氣中 關於王維及其詩歌評價的幾點意見/彭立勛等 李白詩歌與其前代的繼承關係/胡國端 詩歌史上的雙子星座/郭沬若 李白求仙學道與政治活動的錯綜變化─讀李漫筆之二/麥朝樞 關於政治標準及其他─就李嶠與劉禹錫詩的評價和余我同志商榷/易朝志執筆 談杜甫的《洗兵馬》/詹锳 杜詩名篇中幾個詞語的訓釋問題/殷孟倫 袁世碩 李白與民歌/湛偉恩 從杜甫詩文看他中年的思想發展過程/詹锳 目前杜詩研究中存在的問題─評《杜甫詩論》和《杜甫寫典型》/吳代芳 如何評價古代邊塞詩/趙慎修 如何全面評價陳子昂/張一萍 再談清平調答任羅兩先生/俞平伯 李頎行年考/譚優學 李白《清平調》詞三首辨偽/吳企明 崔顥《黃鶴樓》和唐人七律/陳植鍔 略談唐詩的比興/王運熙 釋《河岳英靈集序》論盛唐詩歌/王運熙 論陳子昂/黃天 杜詩“曾閃朱旗北斗殷”解/程千帆 杜詩“烏鬼”“黃魚”考/鍾來茵 王勃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及其藝術成就/聂文郁 漫談唐詩的比興/宛敏灦 唐代以詩賦取士與唐詩繁榮的關係/皇甫烓 孟浩然的生平和他的詩/王達津 略談唐詩的語言/林庚 河北大學中文系討論王維山水詩的問題/光明日報 李白詩歌的現實性及其創作特徵/范寧 孟浩然事止考實─唐詩人事年考之一/譚優學 港澳部分 港澳地區當代文學研究史敘/鄧國光 杜甫與李白/曾克端 論杜甫夔州詩/饒宗頤 話李白/羅慷烈 韓偓詩淺論/鄧中龍 寒山詩的流傳/鐘玲 雜論唐代古文運動/錢穆 韓文本色/蘇文擢 讀柳宗元集/錢穆 詞體之酝酿及其形成/梅應運 《虬髯客傳》考/饒宗頤 連環妙計─略論中國古典詩的時空結構/余光中 唐詩的現代意義/黃維樑 論杜甫前期的詩歌/鄺健行 談許渾詩在詩史中之地位/蘇文擢 也說《錦瑟》/梁錫華 皎然《詩式》“明作用”試釋/徐復觀 司空圖詩論發微/羅思美 國學與韓文/陳耀南 從比較角度看唐代小說特色/潘銘燊 論唐代鏡銘之文學價值及其相關問題/阮廷焯 唐代詩論抉原:孔穎達詩學/鄧國光 “終古立忠義”,《感遇》有遺編”─陳子昂《感遇》三十八首析義/何文匯 一個意象在詩中純熟的程度─自七首詩看李白用“月”的變化/翁文嫻 杜甫《咏懷古蹟五首》分析/陳炳良 劉長卿在唐代七律發展中的地位/鄧仕樑 韓國詩話中論李白的詩新義舉隅評析/鄺健行 明道與為戲─韓愈文心表微/鄧國光 “唐詞”辨正/饒宗頤 《賦譜》與唐賦的演變/陳萬成 壓迫、壓抑與壓制─論《步飛煙》、《霍小玉傳》和《鶯鶯傳》/劉燕萍 附錄一 大陸唐代文學研究論文目錄索引(1949-1980)/陶新民 附錄二 港澳唐代文學研究論文目錄索引(1949-2000)/鄧國光
唐代文學研究論著集成(第一卷)
作者傅璇琮、羅聯添
分類號C4.3.3 020
出版社三泰出版社
主題
註釋
唐代文學是我國古代文學中最輝煌的一個階段,唐代文學研究也是我國古代文學研究中最富有成就的一個領域。新中國成立以來,唐代文學研究在觀念、方法與範圍上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成果宏豐。而臺灣自1945年光復以來,唐代文學研究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由於歷史的原因,幾十年來兩岸研究人員學術交流來往較少,對研究成果與現狀缺乏全面的瞭解,為避免重複勞動而做到資料共用,從而推動唐代文學研究共同深入發展,由海峽兩岸學者共同編撰的《唐代文學研究論著集成》。《唐代文學研究論著集成》是一套對專業學者、教師、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以及廣大唐代文學愛好者有重大參考價值的書,應讓更多的人知道和瞭解此書的學術意義,讓這樣的好書走向更廣泛的讀者,以發揮出更大的作用。本書記載由大陸部分(1949-1980)和港澳部分(1949-2000) 期間的唐代文學研究論著。 大陸部分 劉長卿事跡考辨/傅璇琮 李白詩的韻系/鮑明煒 關於唐詩的分期問題/王氣中 關於王維及其詩歌評價的幾點意見/彭立勛等 李白詩歌與其前代的繼承關係/胡國端 詩歌史上的雙子星座/郭沬若 李白求仙學道與政治活動的錯綜變化─讀李漫筆之二/麥朝樞 關於政治標準及其他─就李嶠與劉禹錫詩的評價和余我同志商榷/易朝志執筆 談杜甫的《洗兵馬》/詹锳 杜詩名篇中幾個詞語的訓釋問題/殷孟倫 袁世碩 李白與民歌/湛偉恩 從杜甫詩文看他中年的思想發展過程/詹锳 目前杜詩研究中存在的問題─評《杜甫詩論》和《杜甫寫典型》/吳代芳 如何評價古代邊塞詩/趙慎修 如何全面評價陳子昂/張一萍 再談清平調答任羅兩先生/俞平伯 李頎行年考/譚優學 李白《清平調》詞三首辨偽/吳企明 崔顥《黃鶴樓》和唐人七律/陳植鍔 略談唐詩的比興/王運熙 釋《河岳英靈集序》論盛唐詩歌/王運熙 論陳子昂/黃天 杜詩“曾閃朱旗北斗殷”解/程千帆 杜詩“烏鬼”“黃魚”考/鍾來茵 王勃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及其藝術成就/聂文郁 漫談唐詩的比興/宛敏灦 唐代以詩賦取士與唐詩繁榮的關係/皇甫烓 孟浩然的生平和他的詩/王達津 略談唐詩的語言/林庚 河北大學中文系討論王維山水詩的問題/光明日報 李白詩歌的現實性及其創作特徵/范寧 孟浩然事止考實─唐詩人事年考之一/譚優學 港澳部分 港澳地區當代文學研究史敘/鄧國光 杜甫與李白/曾克端 論杜甫夔州詩/饒宗頤 話李白/羅慷烈 韓偓詩淺論/鄧中龍 寒山詩的流傳/鐘玲 雜論唐代古文運動/錢穆 韓文本色/蘇文擢 讀柳宗元集/錢穆 詞體之酝酿及其形成/梅應運 《虬髯客傳》考/饒宗頤 連環妙計─略論中國古典詩的時空結構/余光中 唐詩的現代意義/黃維樑 論杜甫前期的詩歌/鄺健行 談許渾詩在詩史中之地位/蘇文擢 也說《錦瑟》/梁錫華 皎然《詩式》“明作用”試釋/徐復觀 司空圖詩論發微/羅思美 國學與韓文/陳耀南 從比較角度看唐代小說特色/潘銘燊 論唐代鏡銘之文學價值及其相關問題/阮廷焯 唐代詩論抉原:孔穎達詩學/鄧國光 “終古立忠義”,《感遇》有遺編”─陳子昂《感遇》三十八首析義/何文匯 一個意象在詩中純熟的程度─自七首詩看李白用“月”的變化/翁文嫻 杜甫《咏懷古蹟五首》分析/陳炳良 劉長卿在唐代七律發展中的地位/鄧仕樑 韓國詩話中論李白的詩新義舉隅評析/鄺健行 明道與為戲─韓愈文心表微/鄧國光 “唐詞”辨正/饒宗頤 《賦譜》與唐賦的演變/陳萬成 壓迫、壓抑與壓制─論《步飛煙》、《霍小玉傳》和《鶯鶯傳》/劉燕萍 附錄一 大陸唐代文學研究論文目錄索引(1949-1980)/陶新民 附錄二 港澳唐代文學研究論文目錄索引(1949-2000)/鄧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