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選單
瀏覽
書名
ISBN
索書號
其他書名
權限設定
語言
部門
位置
文獻類型
課程範圍
適合
 至
是否有電子資源?
電子資源關鍵字
出版社 : 安徽大學出版社總數: 10
詞彙語用過程新解
作者詹全旺
分類號C2.3.3 013
出版社安徽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2009
古漢字同源分化研究
作者郝士宏
分類號C2.3.2 027
出版社安徽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2008
文學空間的裂變與轉型
作者陳霖
分類號C4.5.1 006
出版社安徽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2004
陳述、指稱與現代漢語語法現象研究
作者姜紅
分類號C2.3.4 076
出版社安徽大學出版社
主題
註釋
陳述指稱與現代漢語語法現象研究》是關於研究“陳述指稱與現代漢語語法現象”的專著,是在作者博士論文的基 礎上改編而成的,書中以“陳述、指稱與現代漢語語法現象研究”為題,旨在深入探求現代漢語中部分語法現象與 陳述、指稱間的關係。《陳述指稱與現代漢語語法現象研究》程度較深,適合從事相關研究工作的人員參考閱讀。




緒論

陳述、指稱的概念

現代漢語陳述、指稱問題研究綜述

「N」的「V」  謂詞的敘實性與主、賓語的陳述和指稱

現代漢語中名次的陳述性

指稱的分類和名詞性成份指稱的特徵

陳述和指稱的轉化

結語

附錄一 哲學的語言裝箱對當代語言研究的影響
附錄二 說「型男」
附錄三 解讀「數字」系列流行語  參考文獻
後記
桐城派與明清學術文化
作者徐成志、江小角
分類號C4.3.5 011
出版社安徽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2008
主題
註釋
全國第三屆桐城派學術研討會暨安徽省桐城派研究會第二屆年會,是近年來桐城派研究中一次成果豐贍的學術盛會。本次會議的中心議題是桐城派與明清學術文化,參加會議的有來自中國社科院和全國十多個省市的專家學者共70餘人,會議收到與會代表提交的學術論文50餘篇,我們從這些作品中遴選出43篇匯輯成冊以饗讀者。本書既可作為大學中文系現代漢語課程的文字學教材,也適合函授及社會各層次的自學自修需要。


在“桐城派與明清學術文化研討會”開幕式上的致詞
在“桐城派與明清學術文化研討會”閉幕式上的致詞 za
桐城派總論
桐城派與“文章的清朝”在桐城派研討會上的講話
近三百年文化嬗變中的桐城學術精神以劣苞、曾國藩、嚴複為中心
桐城派形成原因六說
清代帝王訓誥與文統理念桐城派開宗傳衍背景的一個考察
從清代前期學術流變看桐城派與“漢學”關係“桐城派與漢宋學之爭”劄記之二
探析清廷學術宗尚對桐城派文論及其選本實踐的影
清代文章的研究現狀及前景展望.
論明清散文
古文與駢文:在“桐城謬種,選學妖孽”之後從《光明日報》“百城賦”說起
作家作品論
“《南山集》案”新考
戴名世:桐城派開山鼻祖
戴名世人物傳論研究
論“桐城三祖”的作文之“法”
試論方苞散文中的“義”與“法”
方苞《春秋》學二題
帶著鐐銬的舞者心跡論方苞的遊記創作
論姚鼐鮮為人知的一面民主性和進步性
體兼唐宋,氣合剛柔淺議姚鼐的詩及詩論
姚鼐詩法思想管窺
姚鼐散文藝術論新解“以詩為文”論桐城派
姚鼐山水詩初探
從《桐城麻溪姚氏宗譜》看姚鼐
方東樹以“氣”論詩
以“氣”論詩與方東樹的詩學思想
梅曾亮“民慵”思想述論
空文垂世政難憑梅曾亮“因時”文論的提出背景及意義再論
學融漢宋篤於倫理踐其實劉開學術思想初探
論劉開的詩學思想
盛世名臣方觀承的惠政與教化
論曾國藩的古文理論
張裕釗與清季文壇
張裕釗的講學生涯及教育思想探析
吳汝綸思想特質探析
方宗誠方志思想初探
桐城派理論的發展和最後總結論姚永朴的《文學研究法》
明末清初桐城才女方維儀的身世與思想
古籍文獻認
試論桐城派文獻目錄的整理編纂
彌足珍貴的教育史料關於桐城學堂的《辦學公文稿》
錢澄之與《錢澄之全集》的編纂
《余氏宗譜》中所見桐城派名家佚文
《古文辭類纂》圈點系統初探

CS00202 貝京 商務印書館 P. 284

《歸有光研究》是關於研究“歸有光”的專著,書中具體包括了:明末清初人評歸有光、唐宋派命名的歷史回顧、歸有光《史記》評點體例、歸評之價值及歸文與《史記》之關係辨析、歸有光反七子之文學觀念分析、歸有光文學觀研究等內容。本書既可作為大學中文系現代漢語課程的文字學教材,也適合函授及社會各層次的自學自修需要。


緒論
第一章 明清人對歸有光的評價述論
第一節 明人評歸有光
第二節 明末清初人評歸有光
第三節 桐城派論歸有光
第四節 其他各家論歸有光

第二章 歸有光與唐宋派關係辨析
第一節 唐宋派命名的歷史回顧
第二節 唐宋派命名的缺失
第三節 王、唐、茅、歸交往研究
第四節 王、唐、茅、歸文學觀念比較
第五節 唐宋派成員的問題
第六節 唐順之的本色論

第三章 歸有光事關天屬類散文研究
第一節 前人研究述論
第二節 歸有光之獨創性
第三節 《項脊軒志》細讀

第四章 歸有光經解文研究
第一節 “不傍宋入門戶”
第二節 論《易》之文
第三節 論《書》之文

第五章 歸有光與《史記》
第一節 歸有光《史記》評點體例
第二節 歸有光《史記》圈點分析
第三節 歸有光《史記》評語分析
第四節 歸評之價值及歸文與《史記》之關係辨析

第六章 歸有光文學觀研究
第一節 文者,道之所形也
第二節 為文必在養氣
第三節 文章不足關世教,雖工無益也
第四節 文以變為工,其於道奈何哉
第五節 文章修辭論
第六節 歸有光反七子之文學觀念分析

第七章 歸有光倫理價值觀研究
第一節 倫理本原一“情之所在,即禮也”的真正內涵
第二節 倫理觀念——遵循正統,尤重三綱
第三節 倫理規則——具體運用中的為我所用
第四節 倫理行為——堅決維護禮法,相信並宣揚天人感應
主要參考文獻
現代漢語中的致使句式
作者熊仲儒
分類號C2.3.4 159
出版社安徽大學出版社
主題
註釋
本書是作者在博士論文的基礎上不斷修改而成的。 作者將漢語致使句式的研究作為一個切入點,通過對漢語致使句式的研究,在前人所提出的種種語法理論的基礎上,探討一種新的研究思路,稱為“功能範疇假設”。即作者嘗試結合了不同派別的語法理論,解釋了現代漢語的致使命句。本書適合研究漢語致使命句的學者作為參考書。


陸序

方序

引言  


0.1 漢語的語法特點  

0.2 功能範疇  
0.2.1 功能範疇與語義原子  
0.2.2 功能範疇的作用   


0.3 語料與語感   

0.4 章節安排

附 文章的主體結構

理淪篇

證據篇


第一章 致使與致使句式


1.1 致使
1.1.1 “致使”的一般理解
1.1.2 作為語義概念的“致使”
1.1.3 作為句法概念的“致使”

1.2 致使句式的範圍

1.3 致使句式研究的意義

1.4 結語


第二章 致使句式的建構


2.1 合併操作
2.1.1 合併決定了句法結構的雙分枝性
2.1.2 問題概覽

2.2 合併的詞序
2.2.1 Kayne(1994)的設計
2.2.2 漢語的語言事實
2.2.3 解決對策
2.2.4 理論蘊涵
2.2.5 經驗證據
2.2.6 結語

2.3 合併的次序
2.3.1 題元等級
2.3.2 時體等級
2.3.3 重新處理
2.3.4 理論蘊涵
2.3.5 結語

2.4 構件的選擇
2.4.1 語言實例
2.4.2 邏輯學上的根據
2.4.3 實例分析
2.4.4 最簡方案中的Numeration   
2.4.5 功能範疇   
2.4.6 結語


第三章 致使句式的功能性構件


第四章 致使句式的論元性構件


第五章 致使句式的建構


第六章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